节日是具有群众性、周期性和根本稳固的运动内容的特别日子,节日是综合表示物资文化与精力文化的文化事象。 中国事世界上节日较多的国度之一,从古到今,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新生节日共有2000来个,其中约三分之二是少数民族节日。 中国的节日按重要运动内容,大致可分为六类:宗教类、农业类(包含农、林、牧、渔、猎)、商贸类、文体类、社交类和纪念庆贺类。 在节日运动中比拟看重饮食,是中国节日的广泛特色,酒作为高等饮料,与节日的关系自然就甚为亲密。节日用酒大致有五项:祭祀、饮宴、奖赏、赠礼和特别的节俗讲求。 1、节日祭祀用酒。除前文专列的祭祀节日用酒外,在比拟重大的传统节日中,都有祭祀内容。例如在各族的年节、清明节和七月十五,多有祭祖和迫荐亡灵的运动。蒙古族过小年时祭火,在灶前或火塘前摆供品,点燃一捆柴草,把黄油、白酒、牛羊肉技入火堆中表现祭祀。过年时要专摆酒肉及乳制品祭祖。达斡尔族除夕夜吃手抓肉(带骨头的牛、羊、猪或抱子肉)时,先由家中较年长者割一块尻背肉,举起斟满酒的杯(碗),用食指沾点酒,向右上方弹三次,口念颂祝神灵与祖先的吉祥词,吃下肉,喝干酒。接着,全家能力吃喝。吃完后,全家又专门祭祖和祭神佛。四川凉山彝族过年三天,每天都有数项运动内容,而祭祖祈年是天天必有的项目。第一天杀猪之后,先切几块猪肝、两个猪腰子、几块猪头和猪腿肉,在屋内火塘中烧熟,盛在一高脚木漆盘中,撒上盐,然后取一块在火塘中烧红了的小石头,浇水,冒蒸气,端肉盘在蒸气上绕3圈,供于灵台,再斟酒一杯献在灵台上,口中念诵感激和祈求祖灵保佑全家平安。人寿年丰的视词。吃年饭前也要以酒肉烟来敬祭神灵。第三天天亮前要祭祖送年。普米族大年除夕夜的第一项运动是祭祀:家长先往火塘中加一把松柏枝干柴,然后左手端满碗清酒,右手拿一根松树枝叶,以松枝蘸碗中酒,洒向火塘和火塘上的铁三脚架,再放点肉、饭、菜和酒在三脚架上作祭品。祭毕,每人喝一小碗黄酒,吃一块猪肉,然后才开端除夕家宴。 少数民族的节日宴饮丰硕多彩,特色突出。清代在满族宫廷中,皇帝于除夕夜举办家宴。未时,汤膳之后是“转宴大席”,即将宴席上的各种膳品和摆设(花瓶、筷子、叉子、果盒除外),自皇帝桌前开端,在陪桌上转一遍,意为全家共同享用。转宴之后摆酒宴,皇帝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后妃酒膳每桌十五品。皇帝在丹升大东乐声中进第一杯酒,尔后后妃依次一一进酒。酒落后果茶,接着后妃起座,皇帝离宴,奏祝颂之乐,家宴停止,完整是钟鸣鼎食的侈靡派场。 2、节日饮宴用酒。少数民族民间节目饮宴,重视亲朋及乡里邻居间的欢快融洽、密切友爱,因而酒的高兴作用和亲和作用施展得淋漓尽致。哈尼族较大的传统节日是“札勒特”(十月年)。节日里不论谁到哈尼村寨,也不论他进谁的家,都能受到热忱招待。女主人首先捧给客人的便是一碗香甜的“焖锅酒”。较有同乡亲情的是“资八多”,宴,它的直译是“轮流喝酒”,它的意译应是“全寨联席宴”。小村寨是全寨男女老少共聚同饮,各家都做一桌酒席,餐桌衔接排列在村寨的重要街道上,从这一头一直排到那一头。大的村寨分为两三片,各片轮流做东,因此要聚宴两三天。人们分坐在长龙宴席的两旁,年青人靠近年青人,老年人挨着老年人,没有男女界线,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席间晚辈向长辈敬酒,老人忘情地欢唱古老的民歌,人们不断发出“唆!唆!”的欢呼声为豪饮高歌者喝彩助兴。天黑后年青人又到宽阔的平坝上点起篝火,歌舞娱乐。 贵州丹寨县苗族过苗年时,初一清早各户在鞭炮声中与亲戚围着火塘吃团年酒饭。早饭后便各家轮流请酒,不论谁家的客人,都会被各家请去欢聚一番。 云南西双版纳地域的拉枯族在大年初三,全村人要集中起来吃团结饭。先到和尚“安占”家聚餐,然后再到铁匠家吃喝。去时每人带一包饭、一罐菜、一瓶酒和一些肉。就餐时分两大席,男左女右分桌入座。先由安占举杯向篾桌四角滴水祭祀祷告神灵,然后众人纵情宴饮。 景颇族在正月初一全寨人欢聚首餐,加入聚餐者每人要带些酒肉佳肴。 门巴族在藏历十一月初一过小年。初二,各家各户要请客,席间多有敬酒祝愿。年节的夜晚,全村人集聚在广场上,点起篝火,唱“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同时畅饮节前早就酿好的青裸酒、米酒、玉米酒和鸡爪谷酒。 京族村里在每年哈节期间要举办乡饮,被轮到当“哈头”的人家要多出糯米、米酒、香烛和坐席等。 畲族在正月十五夜,由头年家中有添子婚嫁等喜事的人家出酒,全村各家出食物,举办聚餐乡饮,歌舞、赛拳(畲族武术很著名),欢庆通宵。 普米族在大年初一早上,先在家中做好饭菜,然后就提着黄酒到村口路上等待过客。见到行人,先敬一碗黄酒,接着就盛情相邀,请客人到家中赴宴。往往会涌现数家人争邀一个客人,谁也不肯轻易相让的情况。谁能请到村中的第一位来客,是很光荣和骄傲的。若当天请不到行人。就把村寨中公认的正直人、待人接物很礼貌的人或德高望重的人请到家中做客。被请的本村贵宾要带点礼物赴宴,进门前向主人视福。客人酒足饭饱告辞时,主人要赠送糯米粑粑、猪头肉和黄酒给客人带走。民间习俗以为,大年初一能接待客人是家业旺盛的好兆头。 湘桂黔毗邻的侗族地域,在重大的节日(春节、打侗年、斗牛节、三月三等〉里,相邻的各村寨问要相互邀请赛大歌(俩族的一种民歌,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有齐唱和多声部合唱两种情势)、赛芦笙、斗牛等。当客队到来时,作为主人的村寨都要敲锣打宣传芦笙,前呼后拥地迎进村寨。先是双方歌手及姑娘们以盘歌问答,接着是芦笙队吹奏,主寨先奏欢迎曲,客寨再奏感激曲与见礼调,然后共同入席进餐,饮交臂酒,吃合拢饭(菜肴及酒是全寨各户凑起来的,大家合拢在一起吃喝)。第二天踩歌堂(在赛歌、赛舞、赛芦笙的场地上歌舞娱乐),进行芦笙竞赛。在斗牛节中,败方的仪仗彩旗被胜方的姑娘们全体夺走。数天之后,胜方姑娘们成群结队去给败方村寨还彩旗,败方的小伙子们必得合伙设酒宴招待这些姑娘,还要陪唱大歌,赠送赎旗彩礼。 凉山彝族在年节的第二天,全村寨的男人们主动集结成队伍,挨家挨户去搜酒喝,队伍中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烂醉如泥者不得不落后退出。“过年搜酒,队走到哪儿喝到哪儿唱到哪儿,为村寨的年节增加了许多欢快和热烈的氛围。拜年一般在初三,路远的可初二动身。在去拜年的路上碰到相识的人,要打开酒瓶请他喝”启齿酒“。他喝了酒后要给点回礼,并要赞扬一番拜年者所背的猪肉等礼物能力告别。晚辈去给长辈拜年,要到处叫嚷村寨的人来喝拜年酒;小伙子到未婚妻家拜年,那里的姑娘们要结合起来与他对歌颂诗饮酒,小伙子若没这方面的本领就会被抹锅底灰,泼冷水,闹得又狼狈又愉快;姑娘来拜年,主人寨子的小伙子们又争着去献殷勤,凑热烈。年节的彝寨,充斥欢笑,充斥歌声,到处飘着酒香。 羌族过年必有聚饮”咂酒“和跳沙朗(锅庄舞)的运动。初五各家出一名男性代表出行,每人都带着酒、肉、馍馍和香,到占卡所指的方向找块平坝祭天、烤肉、聚饮。不出行的人举办射靶竞赛,靶子是用面粉蒸的熊或猪子形馍馍。赛毕即聚饮歌舞。春节期间一家人还得到自己家调房顶上去给象征祖神的白石献酒、肉、饭。 3、节俗必需用酒。有些民族节目中酒是必不可少的,较典范的例子就是端节。除汉族之外,过端午节的还有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恫、瑶、白、哈尼、土家、畲、拉祜、水、纳西、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京、毛南等兄弟民族。节目里一般都要饮雄黄酒,有的还以酒洒屋内墙角防虫,有的还要到野外采草药来泡酒。 朝鲜族在大年初一要喝屠苏酒,以为元日喝这种酒可避邪延年,故又称”长生酒“。朝鲜族在正月十五上元节凌晨要空腹喝点酒,认为如此可使人耳聪目明,一年不得耳病,常能听到喜讯,所以将此时喝的酒叫”聪耳酒“。朝鲜族在老人节(黑龙江省是六月二十日或二十四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1984年起定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日;14世纪至20世纪的朝鲜李氏王朝以农历九月九日为老人抚慰日)的”花甲宴席“上,从长子夫妇起,到孙辈止,要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视福,感激老人的辛劳操劳及养育之恩。专门组织祝寿大会,请60岁以上的老人坐在台上,为他们献花敬酒,请他们与年青人同歌舞,到处回荡着《妈妈,祝您长寿》的歌曲。 以饮酒游乐为重要运动内容之一的民族节日亦不少,如藏族的沐洛节、林节、望果节,苗族的姊妹节讨树苗节,新疆锡伯族的四月十八西迁节,朝鲜族的流头节(野餐、洗头),蒙古族的马奶节等等。 4、节日奖赏及赠礼用酒。在民族节日中,往往把酒当作礼品或奖品。彝族习俗中以妇女给的酒为贵,不论什么场所只要是妇女买的或敬的酒,被敬者不得谢绝,而且饮酒之后要回赠点礼物。每逢火炬节(彝族重大节日,时在夏季),年青姑娘们就会抬着新酿的玉米酒,带着英俊精细的酒具,到节日人们必经的交通要道上布下长龙似的”酒阵“,敬给来加入节日运动的长辈、朋友、亲戚或情人。因为是姑娘们给的酒或酿的酒,所以也叫”姑娘酒“。若是在摔跤、赛马、斗牛等各项竞赛之后,姑娘们发明了摔跤手或得胜者,也会拥上前去给他们敬酒,表现赞美和仰慕。男子汉们往往大方地以纪念品相赠。在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