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酒史上,淳于髡被称为“酒伯”,与李白,刘伶等齐名。这倒不是因为他酒量大,而是因为他能以酒制酒,胜利地说服齐王控制酒宴,居安思危,抢救了国度。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其实重要有九家,排在较末的是杂家,淳于髡就是它的开创人,据说《晏子春秋》就是他写的。 他姓淳于,曾因犯法而受过髡刑,也就是被剃了光头,故名淳于髡。刑满释放后配给私人,招为赘婿。这可不是倒插门的养老女婿,而是农奴主为女奴招的男奴配偶,没有人身自由的贱民。 他虽然身体短小,其貌不扬,但是博闻强记,好学不倦,能够博采百家,学无所主,广纳涓流,丰硕驳杂,做到卓立不群,独树一帜,终于被齐威王看中,“立淳于髡为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与平诸侯之事”。 这个齐威王,是个不爱江山爱美酒的主儿,整天沉醉于酒宴,好为长夜之饮,以致国政荒乱,沈湎不治,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群臣心急如火,皆莫敢谏。 由于淳于髡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他说话威王还是听的,只是不能犯颜直谏,而要施展他巧言善辩机灵滑稽的本领,用隐言微语的办法。 一天,齐威王又喝酒了,约淳于髡同饮作陪。席间,威王问:“听说先生酒量极大,能饮几何而醉?” 淳于髡答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齐王一听,兴趣来了:“别逗了,你饮一斗已经醉了,怎麽还能再饮一石呢?” 淳于髡说:“大王没听说过吗,喝酒也有天时地利人和。象现在喝酒,有大王在前,执法官于侧,御史立后,臣心揣恐怖,惶惶不安,不过一斗就醉了!” 齐王认为更有趣了:“那你什麽时候能喝一石呢?” “有朋自远方来,酒逢知己,推心置腹,臣可以饮六七斗,而酒不及乱,不失常态。” “可是,你还是没有告知我,你什麽时候喝到一石,而烂醉如泥呢。” 淳于髡呷了一口酒,步入正题:“当我加入州府之会,男女杂坐,勾肩搭背,小姐劝酒,卡拉OK,堂上灭烛,杯盘狼藉,君非君样,臣非臣为,似人非人,似鬼非鬼—在这种场所,臣会兴趣勃勃,一饮一石呢” 齐威王一听,好啊你淳于髡,在这等着我了,这不是暗讽我在朝廷大摆酒宴吗,我这是自己挖了坑往里跳呀。还没等他来得及发话,淳于髡又说了:“大王啊,酒极生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臣不想喝一石而烂醉如泥,大王也必定不愿因狂饮而殇国政吧。如果一日饮酒,三日寝之,国治怨呼外,左右乱乎内。上离德行,民轻赏罚,国将不国,君将不君,控制酒宴,势在必行也!” 齐威王听罢,寻思良久,幡然悔过,罢彻夜之欢,除淫靡之风,令淳于髡做纪委的头头,监视酒宴之事。每宗室置酒,髡必在侧。此后,齐国文有淳于髡辅政,武有孙膑统军,跻身战国列强,而淳于髡也美名传扬于世永载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