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一个纠缠不休是非不明但又一直绵延不绝香火不断的亘古话题,仰或是一桩未了不了不了了之的人类社会公案。 古人说饮酒可舒气提神、舒筋活血、祛湿御寒,亦可乱性、荒政甚至破家亡国。今人说饮酒能提振精神、增进食欲、激活灵感,也可即兴发挥、情绪失控、酒驾酿祸,更有甚者以酒做局使诈,玩阳谋论,将酒作为商业竞争或权力斗争或政治交往的利器及筹码………。如果还要往下捋,恐怕要“烫一壶酒,来三斤牛肉”,容我慢慢梳理清楚。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剖竹难书也不尽其事。其实,饮酒文化伴随着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无论从人的饮酒动机还是酒对人产生的利害关系而言,总体从四个层面来洞察饮酒的形态,就可见其一斑。这四个逻辑关系可总结为:饮酒能改变人的健康,饮酒能支配人的意识,饮酒能左右人的行为,饮酒能影响人的价值。 改变人的健康 大凡提起饮酒和健康的话题,很多人都会想到喝酒不健康,对身体有害,从科学角度讲,这是肤浅的观点。想想看,如果喝酒对身体大不利,酒的市场还会延续到今天吗?如果喝酒会死人,请问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人会因酒而亡?研究表明,白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但乙醇(酒精)不是酒的主要营养成分,也不是酒的有害成分,酒体中的有害成分是甲醇、甲醛、杂醇油等。酒是高热量的液体,据测算,每毫升纯酒精可产生7卡热量,相当于脂肪的供热量,明显高于糖类,蛋白质所产生的热量。白酒内的乙酸、乳酸、乙醇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等等都是人体健康所必须的,适量的饮酒,可以使酒体内的有益物质被人体所吸收,增加人体热量,消除人体潜在毒素,可以达到如美颜、健胃、促进食欲、提高睡眠、活血化瘀等等各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效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体现用酒来配合其他中草药治病的章节纲目就达60多种,此外如《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等医学名著,都有草药结合酒来治病的案例。而且在中国的酒种里,就有专门的药酒和保健酒两个酒种来作为健康的具体饮用酒产品。当然,酒的健康价值和效果是建立在适量饮用基础上的,再好的酒再能喝酒的人,如果过量或大量醺酒,就会适得其反,过量的酒精会极速并剧烈破坏人体对有益酒精物质的接收体系,导致人体短时间或长期各个脏体组织受到酒精的破环,从而产生恶性反应,导致人体如血管破裂、脑神经中枢运行停止、肠道堵塞、血小管紧绷、眼角膜充血眼视力模糊失明等重大疾病,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中毒,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由此有充分理由相信,饮酒会改变的人体健康的好坏与强弱。只不过适量饮酒及有度饮酒会起到强身健体,祛病除疾的良性效果。过量饮酒或不管不顾的长期醺酒,无疑是在拿自己的身体做赌注,做死亡游戏,饮酒过量致人死亡不是没有案例可寻,而是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适量饮酒,心悦体健笑口常开,不当酒桌“醉死鬼”。 支配人的意识 酒能使人的意识发生变化,有史料可查的亲身体验酒变化的第一人当属上古的大禹王。“仪狄善酿,帝女令仪狄酿而献禹,王甘而美之,而后旨绝酒。曰,后世必有因此物而亡国者,遂疏仪狄。”来自《战国策》的这段文字记载表明,大禹在饮完仪狄酿的酒后第一个反应就是酒让大禹的体感及神经发生了变化,而变化中最大的当属大禹的意识——甘美之。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在饮完酒后,无论刺鼻、辣舌、烧心、上头、皮肤泛红、恶心等不适症,还是愉悦、出汗、生津、甜润、精神焕发、冲动增加等等好的感觉,都是通过人的思维中枢传递过来的,酒在你身体的任何变化,首先要通过中枢神经形成一种新的感官意识,而这个意识可能是好的判断,可能是不好的判断,还可能是模糊的判断,或者因为大量狂喝滥饮根本就没有判断意识产生。种种显现表明,当酒精进入你的体内扩散到神经系统,你的中枢判断意识和决策意识已经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的被酒精的作用所支配了,如果饮酒过量,就成了完全的被“绑架”。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大禹王第一次饮酒就敏感的判断到自己被酒“即将绑架”,所以在“甘美之”后,又迅速的做出“疏仪狄”的决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禹酒后的两个故事真谛,一是他意识到仪狄的酒味非常不错!二是因他饮酒不多,“意识”处在最佳状态,如果再要继续多饮。肯定身体及意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大禹就做出了他最明智的判断“后世必有以此而亡国者,遂疏仪狄。” 仔细回顾下,我们在日常饮酒中不也是有大禹这般的情况吗?只不过相当一部分人只拿喝酒当娱乐,拿喝酒当交情,没有如大禹这般严肃认真,对每一个事物都要谨慎对待,大禹这样做完全是工作职责所在,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虽然我们并非“君上”大禹,没有必要畏“饮酒”如“亡国”般上纲上线,但我们必须学习大禹见好就收的态度,“甘美之”即可,如果再继续“醉美之”,支配或绑架我们意识的将不再是“甘美”的玉手,而是“罪恶”枷锁。 左右人的行为 一杯美酒落肚会怎样?相信大部分人的状态是很好的。这时候大家就开始活跃起来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我美他美你更美,二杯下去,大家开始相互走动,深情倾诉,信誓旦旦,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信心满满枕戈以待。三杯下去,有人开始放歌一曲,意气风发情绪高昂,全场的人都在围着他,掌声不断,好评如潮,酒意,情意,都达到了最高的顶峰。这时人的神经在酒的微醺之下转换到人的行为举止上,出现了开怀的一刻,最美的画面完全绽放。当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叛完彭越的叛乱后回到家乡沛县,招待看望父老乡亲,三杯美酒下去情到深处,刘邦拔剑起舞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祖慨然落泪,想当年楚汉相争,鸿门宴上若不是樊哙以命相搏,自己早被项庄砍下人头做了下酒菜。大分诸王后,险些被项羽困死在秦巴山中。楚河汉界对峙时,分秒之间差点被老谋深算的范曾设计将自己的老婆和老爸活活烹煮下锅。想起这些往事,高祖怎不感慨人生不易命运多桀。在酒精的作用下放歌起舞,将多年抑郁在胸的悲痛辛酸一股脑儿的释放出来。大风歌,也成了帝王刘邦人生巅峰的代表曲,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情到深处最是真!这里的情就是人的”意识“,这里的真就是人的”行为“,人的”真性情“。在恰到好处的酒精作用催生和指导下,人的行为举止体现的最为精彩最为逼真最具”范儿“。如果不是三杯,不是恰到好处,不是拿捏有度,而是不管不顾忘乎所以的进入了无我的饮酒沼泽地带,那就不是深情而难忘的拥抱,也没有了高祖意气风发的王者形象。试想一下,刘邦忘形之际连喝三斤烈酒,接下来将会怎样?我想可能很多人头落了地高祖还未必能清醒过来。那历史上的刘邦就不再是”仁君“,应该载入商纣王和隋炀帝之列永遭唾弃。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酒精的多少决定了你的行为程度,酒少则行为有度,酒好则行为出彩,酒多则行为丑恶。 影响人的价值 如果说酒精催生了人的正确意识,产生了相得益彰的行为结果,应该说,人在酒的作用下神情和状态都已经达到了最好。其实,这只是我们对酒精作用的片面理解。真正酒饮后所产生的”效果“,不是局限在酒桌上,不是拘泥于熟人间,不是留存在昨天,不是锁进邂逅的相册里。饮酒的最高价值也绝不限定停留在一人一物一时一事上,就如酒香,可以飘散,可以辐射,可以蔓延,可以传播,可以形成故事,可以带来机会,甚至可以神话。这就是价值,可以影响人的价值。同样的,这样的价值也是相对的,把握好,美名远播誉满天下价值无量,甚至可以穿越时空。秦穆公伐晋之际天气炎热,军队士气不振将士无心作战,而此时军中所带醴醪(美酒)已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穆公没有将美酒倒入自己的口中,而是下令将酒倒入河中,并与参战的众将士一起掬水为酒,全军上下痛饮过后士气高涨,一鼓作气战败晋国。通过“掬水为酒”不仅让晋国惧怕于秦国,而且秦穆公与将士同饮的佳话更让秦国国内反对穆公的势力自动瓦解,纷纷臣服于穆公,愿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从此秦国逐渐主导了战国格局。而酒在此种,极好的助推了秦穆公的“仁君”形象和价值。 大部人的酒量其实都是很有限的,但不能说不会喝不能喝就直截了当的拒酒或躲酒甚至逃酒,饮酒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是“礼”,这个年月大家都不愁吃穿,不缺酒喝,别人能来喝酒,一定是给了你很大的“面子”,一定是“礼”的体现。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握好自己的酒量,而且还要以“礼”相待,否则在酒席上会引发不愉快甚至留下后患。有一年,有个重要的客人来到广州,对方酒量很大很能喝,一般遇到这样的”酒人“,我是要“回避”的,交给”能喝“的人来陪,但那次不一样,对方指明让我作陪。我也知道这是客人对我的尊重,所以就慨然作陪。结果那天喝的是60度白酒,没有几下我就意识到有问题了。我酒量有限,如果继续往下”走酒“,非得现场直播当场吐出来不可,那场面就不好收拾了,而且明天还要和对方谈工作谈合作,落下个”醉酒“的名声,多少会影响我们的合作,最起码会影响我们的服务价值。可对方酒兴很高,我又不能”溜号“。我想了想,就很有礼貌的对客人说爱人出差不在家,孩子一人还在家等我,对方一听我这样说,就爽快的表示理解,让我逃过”酒劫“。事后我在想,有时善意的”谎言“能让你在酒前不失尊严,更不会“丢范儿“。只要你的态度很真诚注重礼节。相信大家会给你面子的。相反,为维护所谓的“尊严”,一杯接一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是“他倒”就是“我亡”的局面反而让你大大丢份失去”价值“。 当你因为处事为人有了不错的声誉和口碑,这个时候你扭头回顾,恍然间发现,有了健康的体魄,你才会产生正确的意识判断。在“英明”的决策之下,自然会有收到相当好的“成绩”,有了丰硕的回报,受你“酒德”所影响的人群或粉丝将会“放量生长”,裂变成更大或无穷大的价值,这就是所说的个人口碑及自身价值。如此而来这,难道这不是一个层层推进前后贯穿的饮酒文化体系的良好显现?难道不是一个因由作用下的良性轮回吗?不过这种体系或轮回一定是建立在“适量饮酒”这个原则上的,否则,这个多米诺骨牌就会发生倾斜甚至崩盘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