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盛装葡萄酒的容器,人们对葡萄酒瓶的了解远远没有橡木桶多。但其实,葡萄酒瓶是葡萄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酒瓶容量、形状,到酒瓶各处的细小设计,都有许多历史渊源。以下这5个问题,让你彻底了解葡萄酒酒瓶的秘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01、为什么葡萄酒标准瓶是750毫升? 葡萄酒标准瓶的容量与橡木桶的统一容量和全球商贸发展是分不开的。 早在17、18世纪,波尔多的葡萄酒以50加仑(约225升)的橡木桶为盛装容器,从海上运输至其余国家。而在当时的英国,容量单位则以“升”来计量,因此,人们需要找到某种容量,能将50加仑的酒刚好平均分装完的酒瓶。 鉴于700-800毫升的酒瓶最易生产,又方便顾客携带,而750毫升的瓶子正好能将50加仑平均分为300瓶。因此,750毫升标准瓶便这样流传了下来。 02、酒瓶的颜色与什么有关? 在众多葡萄酒瓶中,绿色是最常见的颜色,这其实与早期玻璃制造技术的限制有关。 在17世纪时,葡萄酒瓶刚刚出现,用于玻璃制作的原料多多少少都会含有含铁化合物,当时的工艺无法去除这些杂质,酒瓶便呈现绿色了。 不过,这样的有色酒瓶却很好的降低了紫外线对葡萄酒的影响,避免了葡萄酒的光氧化,这种绿色酒瓶便被一直沿用到现在。 透明的玻璃瓶总能给人一种清新透亮的感觉,可以最直接地将葡萄酒诱人的色彩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因此许多白葡萄酒和桃红酒,往往会采用透明玻璃瓶灌装。 不过,这种玻璃瓶只适用于装瓶一到两年便饮用的葡萄酒,不然很容易被氧化。一般需陈年的葡萄酒都会放在有色玻璃瓶中,但这也不意味着有色玻璃瓶的葡萄酒都有很长的陈年潜力。 随着玻璃技术的发展,棕色、琥珀色、蓝色的葡萄酒瓶也出现在了市场上,这大多与产区习惯与市场营销手段有关。 03、不同的瓶型代表什么? 市面上绝大多数酒瓶都采用旧世界经典产区酒瓶的形状,其瓶型与产区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波尔多瓶、勃艮第瓶、香槟瓶、德国莱茵瓶等。在法国,通过不同的瓶型便能将产区猜的八九不离十。 不同瓶型的主要差别集中在肩部的流线上,而这个差别也是具有实际作用的。波尔多瓶的方肩能将部分酒渣锁在酒瓶的肩角处,所以很多重单宁、需要长期陈年的葡萄酒都会采用这种瓶型;而反观勃艮第瓶,典型的“溜肩”看起来十分优雅,更适合单宁低、酒渣少的优雅型葡萄酒。 抛开这两种瓶型,罗纳河谷瓶型与勃艮第类似,但显得更加高挑瘦长,瓶颈处有时还会有浮雕标志;香槟瓶的厚壁、凹槽和溜肩,是为了强化酒瓶的抗压能力而设计;阿尔萨斯瓶和德国莱茵瓶十分优雅,修长的瓶身和天鹅般的瓶颈,盛装清爽的白葡萄酒很是好看。 其余的瓶型,如基安蒂的Ficasco瓶、德国Bocksbeutel瓶、汝拉Clavelin瓶等,虽然少见但仍有历史渊源在里面,是葡萄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4、酒瓶重量与什么有关? 重酒瓶总能给人贵重之感,超市、酒铺里重量更大的葡萄酒往往也都有更高的标价。事实上,酒瓶重量的设计确实有科学依据。 葡萄酒十分脆弱,光线、温度、湿度及震动都会影响到葡萄酒的品质,而较厚的酒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影响。此外,重酒瓶能减少破碎的风险,需要长期陈年的葡萄酒更需要厚酒瓶。而香槟这类的起泡酒,由于瓶内气压太大,为了保障安全,酒瓶也需要特意制作的厚一些。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重型瓶装的葡萄酒都质量卓越。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轻酒瓶更有利于环保。为了让葡萄酒卖出好价钱,将一瓶普通的葡萄酒过度包装也不是少见的事。因此,以酒瓶轻重来挑选葡萄酒是不可取的。 05、瓶底凹槽是怎么来的? 葡萄酒瓶底的凹槽并不是一个随意的设计,它确实有它存在的实用价值。 以前,葡萄酒酿造工艺较比较落后,装瓶后一段时间,瓶底就会产生沉淀物,老酒则更甚。有人开玩笑说,酒瓶内不光有“喝的”,也有“吃的”。因此,在瓶底设计凹槽,可以让沉淀物落于凹槽内,以削减高档葡萄酒液内的杂质。通常来说,越需求长期储存的葡萄酒,凹槽会越深。 另外,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凹槽也有防止酒瓶爆破功能。凹槽的曲线使瓶底和瓶壁相同结实,香槟酒瓶的凹槽最深。 然而在今天,葡萄酒在装瓶前都会经过低温结晶过滤,出现沉淀的情况很少。况且,市面上见到的大多数葡萄酒都并不能陈年太久,大多需要在3-5年内饮用,因此葡萄酒瓶底很深的凹槽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与酒的质量也并无太大关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