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喝葡萄酒是很讲求的,品酒也成了一门专业技巧。英国哲学家休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一则故事。有兄弟二人,出生品酒世家,在一次上流社会的晚宴中,主人特地从地窖中搬来一桶陈年老酒。这样的老酒,当然得请专家来品评一番了。兄弟二人上场了,哥哥尝了一口,说:“酒是好酒,但是里面有皮带的味道。”宾客哄堂大笑,以为那是瞎说。究竟专家也有失灵的时候。接着弟弟尝了一口,说:“除了皮带的味道,还有铁锈的味道。”宾客又是一片哗然,以为这对兄弟浪得虚名。 晚宴持续进行,大多数人都把兄弟两个当成笑话。然而这桶酒被喝光后,大家才发明桶底躺着一条皮带,皮带上的铁环已经生了锈。西方有一些品酒专家,给他一杯葡萄酒,他一闻就知道那是什么年份的,什么品牌,产自何地,那一年的雨量如何,等等。 我们也有自己的专家。《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一则故事:苟勗有一次在晋武帝的宴席上,以竹笋配白饭吃,他忽然对同桌说:“这饭是拿用过的木头烧成的。”同桌没人信,但还是暗中派人去探听,成果发明饭真的是拿旧车轮当柴火烧成的。 苟勗不是只能断定柴火而已,他还是朝廷任命的专家,负责调剂音律,校定正式演奏的雅乐。 说到音乐,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孔子曾向师襄学习鼓琴。他一首曲子练习了十天,没有请老师教他别的曲子,老师自动对他说:“你可以学别的曲子了。”孔子说:“我会弹它的旋律,但还没有控制它的技能。” 过了几天,老师说:“你的技能不错了,可以学别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领悟它的作曲用意。” 又过了几天,老师说:“你领悟用意了,可以学别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想象出曲子描述的人长得什么样子。” 再过了几天,孔子说:“曲子里面有严正寻思的意味,也有志向远大的意味。我可以想象它所描述的人了,这个人长得黑黑的,瘦瘦的,高高的,眼睛像牧羊人一样在观望,好像是统治四方的君王。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表示出这样的风范呢?” 师襄听了孔子的这番话,立刻走下老师的座位,向孔子鞠了一躬,说:“我听老师说过,这首曲子正是《文王操》啊。”《文王操》是歌唱周文王的乐曲,而孔子可以在演奏中一步步地晋升程度,由旋律、技能、用意,再到想象其中人物的相貌。他的心得,使老师觉得信服。 孔子为何可以娴熟五经,精通六艺,然后集齐大成,受到学生的爱戴与推重?这一段叙事是较好的解释。 由此可见,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就看你是否居心专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