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师,北宋末年轻楼歌姬,不仅才干与美貌传播至今,其李师师的酒的故事也在书籍亦或口头传播不少。 刘伶醉酒的酒铺在晋代,而文君当垆的故事则产生在更早的西汉,所以酒肆的历史在中国应当不短。据说,早在殷商时代,后成为西周开国功臣的姜子牙就曾在朝歌城里卖酒,可见酒肆在周前就已有之。 宋之前,朝廷对卖洒的场合均有必定的限制,居民区里一般不许可经营买卖,酒肆被限定在特定的商业集市上。进入唐代,混杂着酒香的诗风兴盛,带动了酒风的兴盛,大型酒楼和乡野酒肆遍地林立,涌现了“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盛景,只是这时的酒楼酒肆仍未打破经营区域的限制。 直到北宋年间,传统的坊市制度才被突破,一座座二三层髙的酒楼在城市中心的居民区内和街道两旁拔地而起,增进了酒业的繁华。在当时修建的众多酒楼中,汴京名妓李师师所在的矾楼尤为有名。 有花魁之美誉的李师师本不姓李,其父王寅是汴京永庆坊染局的一个匠工,母亲生下她后即因难产逝世去,四年后父亲也因故在狱中逝去。幼时的师师曾在佛门记名“舍身”,后被“慈幼局”收养。稍大后,师师被一个叫李姥的鸨母带走,改为李姓,在东京街头的“瓦舍”和“勾栏”卖唱成名,并进入东京七十二正店之首的矾楼。 现代人对李师师的懂得人多是从施耐庵的《水游传》开端,宋江为求得朝廷招安,采用曲线救国之策,找的就是这位花中魁首,因为此女与徽宗赵佶关系暗昧。在为江湖英雄唱颂歌的施耐庵笔下,对李师师的描述着墨很少,且多有偏颇。 事实上才艺容貌皆佳的李师师深得当时文人雅士的爱慕,大名鼎鼎的秦少游曾为其赋词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又有:“年时今晚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簪髻乱拋,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秦少游不亏为大宋名士,信手拈来之句,尽显宋词婉约幽美、情义绵绵之本质,读罢不由令人拍手叫绝。说到李师师获赠的花酒诗词,以下这首也值得一提“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这是另一名士晏几道在矾楼与师师把酒言欢后,醉意朦胧时所作,诗中泄漏出的 :那种陶醉与满足,也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起源:中国酒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