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结晶到底好不好?白酒结晶跟品质没有关系,跟温度有关系,因为温度降低到10℃以下,白酒中的酯类物质的溶解度降低,就出现饱和现象所析出的白色结晶,从而产生沉淀物,其实只需要升温到60℃左右,就会发现结晶消失,酒体重新恢复透明了。 白酒结晶是温度造成的明文规定,白酒标准是无色透明、无沉淀的,所以很多人在看到白酒中出现结晶时,都会认为是品质不合格的白酒,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包装好的白酒,通常室温下是清澈透亮的,而结晶并不是酒质问题,而是温度问题。 白酒中其实含有大量酯类物质,也是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这些物质平常是很好的融于酒中,但在温度降低至10℃以下后,会导致酯类物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出现饱和现象所析出的白色结晶,从而略显浑浊或出现沉淀物。 但温度回升,酯类物质的溶解度提高,沉淀物就会慢慢消失,所以通常白酒推荐储存在20℃左右的干燥环境中,温度低了确实会影响酒质,如果出现结晶,想要快速恢复,可以放置在60℃的温水中,轻轻摇晃即可溶解。 所以成品白酒中,出现白色结晶其实并不是变质,而是酯类析出沉淀,对人体是无害的,只不过会影响白酒的风味而已,建议是处于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待结晶消失后,再饮用。 但如果结晶在温暖的环境中一直都不溶解,那也需要考虑存在质量问题,最好不要饮用,可以送检查验结晶原因。因为无法溶解,说明并不是简单的酯类析出,可能是其他原因,虽然这种情况很少见,但也需要注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