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色财气”,不同的人对待它,是不同的境界。如何对待“酒色财气”,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境界! 这里有个小故事: 话说北宋神宗年间,一日,大文豪苏东坡去大相国寺看望好友佛印,不巧,法印外出。主持便请苏东坡去禅房休息,途中,苏东坡看到墙上留有佛印的一首诗: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大文豪觉得此诗有些哲理,禅味浓,所谓: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不过,一般凡夫俗子又偏偏离不开这些! 当然,大文豪和大和尚的观点还是有些不同的,于是,老苏在佛印的诗右侧,提上《和佛印禅师诗》: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既然,人人离不开酒色财气,那么就因势利导,化损为益,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字! 不久,宋神宗赵顼[xū]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也来到大相国寺。宋神宗看了佛印与苏东坡的题诗,也被吊起了兴趣,便对王安石说:爱卿,何不也和上一首。王安石领命,沉思片刻,挥笔在佛印题诗的左侧写下了《亦和佛印禅师诗》: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宋神宗看王安石的诗跳出了前人的桎梏,将“酒色财气”巧妙地与国家社稷结合起来,并赋予其新的生机和色彩。神宗深为赞赏,乘兴也和诗一首: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四个人,四种身份,四首诗,反映四种境界: 和尚对“酒色财气”的态度是“戒”,为的是自己,为的是百岁长! 文人的态度是“度”,为的也是自己,为的是做英豪! 宰相对“酒色财气”的态度则是“正面和提倡”,认为它能给国家带来礼仪,带来生机,为的是国家! 相比之下,皇帝则又高了一等,“酒色财气”为我所用,为国家所用,是完全的“驾驭”! 怎么样,还有些小道理吧?对照下自己,看看你在哪个层次,别不会已经是“皇帝”了吧? 酒色财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