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是个苦差事儿,一般人不太愿意受这份舟车劳顿之苦。如果万不得已,到了外地,定要寻些当地特色的美食来安慰肚子,算是补偿。这些年,酒评君走了不少地方,见了不少人,也吃到了不少很有特色的酒和吃食。时间长了,便会发现,所谓风土人情,往往蕴含在这些平实而又独具特色的饮食中。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的地大物博、风土各异,不同行业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吃货们则可能会脱口而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种“吃货视角”的总结语虽然道出了广袤中国的味道格局,但仍不够全面。美食这些事儿,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深得其味。 所以,每当有外地的朋友来访,酒评君总是乐意带着朋友去保定当地的馆子,吃些当地的菜,喝些当地的酒。而朋友也乐得在酒评君颇有些自豪的介绍中,了解保定的风土人情。 保定作为直隶总督和冀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饮食方面自然颇有积淀。以炸烹虾段、荷包里脊、炒代蟹、锅包肘子为代表的直隶官府菜自不必提,仅仅是一个驴肉火烧便足以让外地食客慕名而来。 保定的火烧为圆形,要经过和面、揪面、压面、上锅烙和进炉烤等多个工序才能上桌,每一道工序都考验着师傅的力道和节奏。刚打好的火烧,圆滚滚的像个球。只听到“刺啦”一声,整个火烧早已横刀片开,夹肉的老师傅才不会让这热气跑掉,驴肉、焖子或者板肠立马塞进去,带着饼香的热气迅速让驴油融化,渗透到一层一层的火烧里。一口下去,驴肉糯软喷香,火烧香脆弹牙,嘴角淌着油星儿,心里充满妥妥的幸福感。 当然这只是快餐的吃法。如果不急于赶路,可以把肉切成盘,就着调好蒜汁的料碟,慢慢下酒吃。本地酒配本地菜,是一条简单且不会出错的配餐法则。吃驴肉喝百年保定酒,是老保定人的习惯,也是外地朋友来访必备的餐桌礼节。 酒和食一样,非常依赖于产地和环境。出产于“华北明珠”白洋淀生态湿地的百年保定酒,占尽生态湿地、黄金粮仓的地利。香气非常纯正,浓郁而不艳丽,清爽中带有明显的粮香和窖香,深吸一口并不冲鼻,尾味儿有一丝甜甜的感觉,类似花香,具有北方浓香白酒的典型特征。一口吞下,丰富饱满的酒香瞬间充斥整个口腔,并直奔鼻腔而来,北派白酒的激昂和澎湃体现的淋漓尽致。张口呵气,回香袅袅,久而不绝。 不同于在四川吃火锅喝啤酒那般热烈,也不同于在绍兴吃豆干喝黄酒那般文雅,又或者在西式餐厅吃牛排喝红酒那般浪漫,在保定吃驴肉喝白酒,最能给人一种浸染了人间烟火气的慰藉。找一个下雨天,切一斤腱子肉,半副驴板肠,驴肝、驴筋、驴肋板拼个盘,再加一份拍黄瓜,约上三五好友,一人半斤百年保定酒,没头没尾的聊一个下午,大概是对“喝酒吃肉”最好的诠释。 保定的大厨早已对于驴的不同部位进行了深入研究,除了肋板、腱子肉、里脊肉、驴腩肉等主要部位之外,驴肝、腰、肚、肠、耳、尾、口条、蹄筋、骨髓均可成为大厨们手中完美的食材,经过火力的催化和其他辅助食材的搭配,幻化出口味馨香、脆而柔嫩的美味。 上好的腱子肉几乎不含脂肪,早已炖的熟烂酥软,口感劲道但不柴,丝毫不会塞牙,用手抓着吃,一口肉一口酒,最是壮阔;处理的干干净净且用秘制老汤煨制的板肠是老饕们的“心头好”,口感糯软而又弹牙,搭配百年保定酒馥郁的浓香,不但把板肠独特的香味提升了一个高度,还化解了些许油腻,酒的圆润,肉的软糯,在口腔中反复交织,最后化作一团落入肚中,而口中还留有酒的香甜;而对于初次接触驴肉的食客来说,肥瘦相间的肋板肉可能是最佳选择,瘦肉不柴,肥肉不腻,喝酒,或者不喝酒,都是一种享受。 在保定,吃驴肉火烧,喝百年保定酒,最能给人一种“酒足饭饱”的满足感,这不仅仅因为保定的肉香酒好,还因为保定这片热土传承了“慷慨悲歌之士”的豪爽和实在,令人尊敬的剧作家闫肃也曾经说过,“我因为我是一个保定人而自豪,我们保定人朴实,踏实,老实,诚实,结实,坚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盘肉,一杯酒,这大概便是对保定和保定人最佳的诠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