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酒令作为一种酒文化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不低,而集中展现酒令花样的当推《红楼梦》,小说中的酒令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 《红楼梦》中击鼓传花行令 第五十四回写道“风姐儿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所谓“春喜上眉梢”是“击鼓传梅”的雅称。“梅”、“眉”谐音,将“传梅”说成“春喜上眉(梅)梢”是讨吉利的口彩。 图:《红楼梦》中精彩的行酒令 写到响鼓后的情景时云:“那女先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恰恰至贾母手中,鼓声忽住。”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击鼓传花之法大势已见。 根据有关记载和描写,可见击鼓传花酒令游戏的玩法是,专门设置一个击鼓,采取一枝花,酒席上随着鼓声和节奏速度,依次循环相传这枝花,鼓声住后,花枝落到谁手里,谁喝罚酒一杯,有的还说些令语。专设的击鼓之人,一般在旧社会多是用盲艺人和下人,用下人一般要在门外或屏风背后。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击鼓传桂行令,就是“命一媳妇(下人)在屏后击鼓”。下人就在席前,则要用布条把眼缠住。总之,击鼓的不能看见见花枝的传送情况,鼓声的快慢、停止都是由他自己随便掌握,住鼓罚酒一般说来是偶然的。行此令所用之鼓,在古代也多是特制的。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击鼓传梅行令就是用的“一面黑漆铜钉花腔令鼓”。据某些些载述,行此令也有用锣代鼓的。 击鼓传花酒令的特点是场面大,声响大,宜乎人多,随机性强,住鼓灵活,罚酒偶然,因此令内之人多有提心吊胆之感,促动花枝急急相传,易于活跃场面气氛。试想,鼓声连响,花枝频传,语笑喧哗,杯盏交错,何等壮观有趣。 酒令之口头文字类 图:《红楼梦》中精彩的古代行酒令 众人都拍手道妙!薛蟠听说,无法可治,只得坐下,听宝玉先说,宝玉便道: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众人听了都道:“说得有理。”……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板。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 划拳 《红楼梦》中说是“拇战”。 图:《红楼梦》中精彩的古代行酒令 史湘云最是急性子,酒令一开始她就选了猜拳饮酒。 第62回这样写:“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划起来。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划拳,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的镯子响。一时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尤氏赢了鸳鸯……” 这段描写简直就是一副活生生的现世饮酒图,一群妙男少女无所顾忌在上演一场青春大戏,真性情、真快乐碰撞出无限情趣。 大俗方是大雅,此处的吆五喝六,七八乱喊,不仅没有显得俗气,反而把这一群人写的活灵活现,你好像听见史湘云在喊:桃园三个,财是你的。看见了她香袖挽起,玉笋似的手腕上玉镯闪闪,纤纤玉指灵巧的伸缩自如变幻莫测。你还能看见平日里略显严肃的尤氏和鸳鸯全然没有了矜持约束感,隔着桌子伸长胳膊对划起来,这情景想想就乐不可支。 在“无酒不成席”的中国,饮酒是雅俗共赏之事,适当的行酒令更能为一场演习增加乐趣,经典名著里面的行酒令描述的很美好,写进文学作品里的酒文化,阅读起来都是无尚美好的享受。 古代行酒令白酒招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