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生产和消费而言,印度(Indivi)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葡萄酒经济体,并且有潜力成为世界葡萄酒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这是由于该国的消费量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在2002年至2010年期间,每年的增长率约为20%至30%。为满足这一需求,每年需要进口大量葡萄酒,但印度也有完善且发展中的国内酒庄。 从历史上看,向印度次大陆引入藤本植物以及随后葡萄的繁殖是公元前500年的波斯。没有证据表明商业葡萄栽培存在于19世纪之前,当时英国殖民主义者支持建立本地供应源。 然而,正当胚胎葡萄酒产业开始形成之时,根瘤蚜的爆发给它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从英国独立后,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对于禁酒对印度葡萄酒的增长也构成了挑战。在该国的许多地方,情况仍然如此,那里是通过当地法律强制执行禁令的。 尽管有这些障碍,但由于全球化和自由经济措施,以及诸如Chateau Indage等生产商在现代葡萄酒种植方面的显着举措,印度葡萄酒业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经历了大规模扩张,当前葡萄酒消费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增长所驱动。 红葡萄酒 由于其地理位置,印度不是大规模葡萄栽培的好地方。北纬10至35度,气候可能十分恶劣,热带气候意味着葡萄除了极度高温和无情的季风之外,还必须应对较短的生长季节。 平原上典型的夏季温度可能会超过47°C,降雨可能会断断续续。来自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的高湿度也加剧了极端气候,此外,印度葡萄酒生产商必须保护自己的葡萄藤免受晒伤,真菌病和过度成熟等状况的影响。 海拔高度在选址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因为海拔高可确保凉爽的生长条件,并且如果将葡萄种植在庇护所中,还可以保护葡萄免受强风侵袭。一些主要生长地区的海拔高度达到900m。各种营养丰富的土壤类型,从排水良好的沙质变种到岩石风化产生的复杂变质地层,都为印度葡萄酒增添了特色。 印度的大部分葡萄酒产区都集中在该国的西南部地区,自葡萄酒行业当前的复兴开始以来,印度在葡萄园和酿酒厂都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大多数商业生产者使用从国外进口的抗根瘤蚜的嫁接藤蔓。 印度葡萄酒产量较低,其每年的葡萄总产量约为170万吨。大部分用于食用葡萄和葡萄干,只有大约10%用于葡萄酒生产。来自优质国际品种的比例甚至更低,尽管赤霞珠,设拉子,梅洛,霞多丽,白诗南和长相思等葡萄品种都已种植,但印度的葡萄酒产量依然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