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传播着“箪醪劳师”的典故。“箪”者,是指盛酒的圆形竹器;“醪”者,是指汁滓混杂的浊酒。“箪醪劳师”就是用一桶带糟的米酒来犒师劳军。关于箪醪劳师此酒文化典故由来,据称是在越王勾践率兵伐吴时代。 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带着妻子到吴国去当奴仆。群臣集合,送君送到浙江边。大夫文种上前敬酒献肉,依依惜别。勾践想此奇耻大辱,举杯垂涕,仰天叹息,默无所言,竟喝不下去。文种说,“请大王干掉这杯酒,你永远是我们的万岁之君。” 有了这杯酒垫底,还有什麽苦酒不能喝?在吴三年,勾践受尽欺负,忍辱负重,终于取悦于夫差。期满之后,吴王大纵酒于文台,勾践上酒辞“奉觞上千岁之寿”,“觞酒暨升,永受万福。”这时他的心理燃着复仇的烈火。 勾践回到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奋发图强,卧薪尝胆,只为报仇雪耻,兴国灭敌。非后手织不衣,非王手种不食。他牢记毛主席的教诲,”世间上有了人,什麽事都好办”把增长人口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采用嘉奖生育的办法。女子十七不嫁,父母有罪。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只要生孩子,公费医疗全包了,不用任何保险。生男孩,奖二壶酒,一犬;生女子,奖二壶酒,一豚。 把酒作为生育子女的奖品,开天辟地。”壶酒兴国”的典故就来于此。我只知七十年代,中国勉励”独生子女”,每月嘉奖5元人民币,够买四瓶二锅头的。后来改为强迫,5元钱也没有了,喝酒得自己掏钱买。 勾践奖的酒,就是越国的特产绍兴黄酒, “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越国地处东南,不产稷粟,以稻米为酿酒的原料。酒多,解释农业发达。喝酒多,解释国泰民安。越地也产名茶龙井,依照”以茶代酒”的推重者,应当嘉奖龙井,可是勾践没听他们的。 经过十年休生养息,韬光养晦,越国在酒的滋润下人丁旺盛,粮库丰盈,兵精马壮,高低同心,迎来了出兵征讨吴国的这一天。 动身前,隆重的阅兵式,刀山剑林,同仇敌忾。”将士们好!””大王好!””将士们辛劳了!””大王辛劳!”振山倒海。接着,父老向勾践献酒,有人说是家家户户所有的存酒,有人说是全国仅有的一箪酒,他心潮澎湃,激情满怀,把酒倒在河的上流,顿时酒香弥漫,水浓如酒,他与将士们一起俯身河畔,迎流共饮,于是士卒振奋,勇气百倍,历史上称为”箪醪劳师”。箪者,盛酒的圆形竹器,醪者,醇酒也。 在这之前,勾践还略施小计,献出大批美酒给吴国,那边是醉酒狂饮,喝得昏天黑地,积瓶成山,培养了现在杭嘉湖平原上的”瓶山”。这样,一边是酒助民心,酒长士气,一边是酒地花天,醉生梦逝世,越国一举灭了吴国,勾践成了春秋时期一位霸主。 除此之外,相似箪醪劳师的酒文化故事还有许多,如战国时秦穆公讨伐晋国,在一河边,秦穆公盘算犒劳将士,以鼓舞将士,但酒醪却仅有一钟,有人说,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酿酒,(也可使大家分享),于是秦穆公将这一钟酒倒入河中,三军饮后都醉了。不过次秦穆公之事未见于正史,所以,现在一般说“箪醪劳师”的典故一般只指越王勾践。(起源:中国酒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