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各族人民的生涯中可谓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并且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特点的制酒、饮酒、酒俗、酒歌、酒礼等一系列内容丰硕多彩的酒文化。而侗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的成员,其酿酒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其社会运动当中,发明出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辉煌残暴的酒文化。 侗乡风雨楼 在侗乡,接人待客,非酒莫属,“无酒不成礼义”、“无酒不成席”,这是天经地义的老古礼。侗家不仅爱酒过人,而且酒规酒礼繁多。 酒丰硕了侗族人民的生涯。侗族同胞爱好喝酒,劳作之后,日常生涯中都要喝上几杯,以到达强身健体,清除疲劳的目标。来人来客和节日喜庆更是离不开酒,常常通过畅饮高歌来表达深厚情义,所谓“无酒不成礼仪”。侗家人饮酒时非常讲求酒礼酒规,酒礼渗透到宗教祭典、人生礼仪以及社会生涯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体系的侗族酒文化。 从一个人懂不懂酒规便可看出他懂不理解酒礼。侗族对酒礼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诸如酒席座次、斟酒人选、酒令、起歌和猜拳吉利词的肯定等等都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和礼俗。依照客人的身份、年纪的老少、辈分的高下来决议座次,在堂屋喝“正席酒”时,长辈和尊贵的客人坐靠近神龛的“上席位”,主人和晚辈坐“下席”及两厢,并且自动用双手提着“酒海”(一种土烧的陶瓷酒壶)给客人酌酒,以示礼貌。在火铺上吃饭,老人和长辈坐里边背靠板壁面朝火塘的地位。 在侗乡有贵宾来家,主人要备拦路酒、进门酒、宴会酒、敬客酒、对歌酒、猜拳酒、送客酒和出门酒。侗族酒俗,若依照人生礼仪事项,可分为“问话酒”、“过礼酒”、“讨八字酒”、“卡舅公酒”、“谢媒酒”、“三朝酒”、“满月酒”、“周岁酒”、“祝寿酒”和“葬礼酒”等;依照生发生活划分,则有“合拢酒”、“拦路酒”、“转转酒”、“老庚酒”、“立新屋酒”、“上梁酒”、“进新屋酒”、“迁居酒”、“开大门酒”、“过房(分崽)酒”、“挂青(扫墓)酒”、“安碑酒”、“晒普酒”等。若以民族节日分,则有“春节”、“社节”、“端午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侗年”、“吃新节”、“斗牛节”、“歌会节”、“鼓藏节”等。 侗家在酒宴场所非常讲礼貌,开端举杯要互相邀请,主人无论酒菜好歹,哪怕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往往得恭顺地对客人说“对不起,太简慢了。”客人则以“你家喜好”、“主东仁义”之语赞美主人。饮酒之前,要倒少许酒祭天地,表现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和地脉龙神,然后右手沾抹前额,调适血脉体温以免喝醉,坚持脑筋苏醒。 各地有各地的饮酒风气,例如北侗大部分地域的酒席上的礼仪是这样的。 敬酒——这是酒席上的第二个礼仪。它一般有两种情势:一是席中的后辈向长辈敬酒;二是席旁的后生、媳妇、小孩向席中的长辈敬酒。但不管是哪种情势,只要席中有舅父,晚辈都先向舅父敬酒,再向其他长辈敬酒,再向父母敬酒。这酒礼的意义表现“舅大娘亲”,尊重老人和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敬酒时,晚辈要双手举酒碗送到长辈面前,说些请他指教和对自己的错误不要记挂心中,祝他德高寿长之类的话。长辈也以礼相待,说一些鼓励奖励、愿望耐心父母老人节约持家教养后代的金玉良言。 还有的处所有帮敬酒的习惯,叫撑杯酒。是侗家宴席上较热烈动听的场面。它体现了主客之间主帮主,客帮客,客帮主,互相赞助的精力。在敬酒中,无论是主人向任何一位客人敬酒,还是客人向主方的任何一位亲戚敬酒,主客双方少则一人、二人,多则十人、八人,都要来赞助自己一方向对方敬酒,帮敬的人叫帮撑,又叫撑酒。如果形成撑酒的局势,主客双方的发起人,先不能喝对方的敬酒,而要先喝对方的撑酒,撑酒喝完,再喝敬酒。主客双方的发起人对撑酒不能谢绝,谢绝就是对撑酒者的不尊。对于不胜酒力者,如果有十人、八人过来撑酒,哪怕是对撑酒每杯舔一点点,也是表现对撑酒者的敬意,否则就会被灌得酩酊大醉。 换酒——这是酒席上的第三个礼仪。如果说以上的两个节目都是酒席上的严厉礼规,则这一节目却是自由运动了。 划拳——这是酒席上的第四个礼仪。侗族人爱好划拳,以助酒兴。 唱酒歌——这是酒席上的第五个礼仪。当然这样的次序只是为了叙述的便利。有时是先唱歌后划拳,或边歌边拳,边拳边唱。侗乡是“诗的海洋,歌的家乡”。这表示在酒席上的歌可谓应有尽有,随兴成歌。和上面喝酒主引宾随相反,酒席上唱歌一般是宾为主先,以表现宾客对主人宴席的盛赞、富贵的恭贺、情义的感谢等。接着是主人答歌,以示简慢客人、感激光临,务请多喝几杯多坐几时等等。酒席上的歌是因时因地、因事而异,难求千篇一律。可以是赞席歌、邀客歌、简慢歌、贺老人歌、贺晚辈歌、谢帮忙歌、婚嫁歌、祝寿歌、建房歌、新居歌、三朝歌、周岁歌、留客歌、送客歌等等。唱歌时,一般是一人带头(往往是歌师)、众人和歌,汇集成真正名符其实歌的海洋。 团圆酒——这是酒席上的一个礼仪。通过上面的酒仪程序,主宾众人都已尽兴得乐,酒足意畅,眼看就要散席了。为了增强接洽、促进团结和气始善终。这时候,主人往往要站起来,手举酒碗、豪情大方,提议全席共饮团圆酒。众人无不响应举起酒碗,纷纭站起,大家按“左团圆”“右团圆”的次序递碗接碗,环成圆形,然后一饮而尽。这表现大家以后密切无间,融成一体,团结协作,去迎接人生旅途的新生涯。 在侗乡一些处所有“酒四”的酒俗,这是侗家待客的惯例酒。惯例酒是客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推迟和回避的。有道是:“一杯愉快,两杯双脚进门,三杯通大道,四杯见光亮。”这四杯酒,哪一杯不喝都不行。 侗家人爱好喝酒,以喝酒豪放海量受信服。之所以以酒待客,是因为侗家人以为“无酒不成礼仪”,有酒才足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其实是“有酒有话,无酒打呵(à)诧”,“羊子是狗撵出来的,话是酒撵出来的。”侗家人平时厚道少话,一旦喝了酒,话匣子也就打开了,各种各样的礼仪规则就来了。 比如,客人不胜酒力,不想喝酒了,主人就又说又唱,用各种礼仪规则来框住你;客人一般不好违反主人的规则,还得硬着头皮将酒喝下去。比如,主人劝客人再喝酒,客人只能说:“我已经喝高了,不能再喝了。”若客人说“不要了”,主人必会以为是看不起自己。客人要承认自己说错了的话,主人就罚酒三杯,这是规则,这时客人也只好豁出去,喝了酒才算得到主人的谅解。 又比如,客人不想喝酒,自己盛饭来吃,主人必说“见饭三杯酒”,这也是规则;客人也只能喝了酒能力得到许可吃饭。 再比如,主人给客人斟酒,而客人为了不让主人斟酒,将酒杯倒扣在桌上,这就真的有点犯了忌,因为只有驱鬼时才这样做。要得到主人谅解,客人喝酒三杯以表歉意……这些酒席上的规则禁忌颇多,客人一旦违忌,必喝罚酒。 其实,大多的所谓规则,只不过是变着方法让客人喝酒罢了。即使客人不当心违了忌,犯了规,主人一般是不会计较的。当然,这类劝酒并不在“酒四”之内。 侗族酒礼规定,不能用喝过和喝剩的酒去敬人和劝人。猜拳行令,输家喝酒,但是有两种禁忌: 一是禁出“错指”,二是禁喊“错令”。 “错指”的禁忌有四种:一是严禁食指和中指一起出,这种手势是暗喻要抠对方的眼睛;二是严禁只出食指,此为数落对方错误的手势;三是禁出中指,喻用枪瞄准对方;四是禁出小指,意为鄙弃对方。 ”错令”是指不礼貌,不文明的语言,如下一辈与上一辈猜拳,双方各出一指,其数是“二”,但是不能喊“弟兄好!”怎么喊呢?通常是喊:“二度梅”。又如结婚时出一个指,可以喊“一心敬”和“一点状元”,而不能喊“独一个”、“打单身”之类的酒令。 不遵照酒规,犯忌后,除了诚实承认毛病,向对方赔礼报歉外,同时还要接收“罚酒”。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势: 对老人、长辈失敬者罚; 无故退席避酒者罚; 唱歌猜拳不文明礼貌者罚; 不按时赴宴者罚。 一般只罚一杯酒,只有不按时赴宴者罚三杯,所谓“后来三杯”。 侗族酒文化中有许多谦逊和忌讳的表达语言。 为了劝客人尽兴并多饮,主人往往要说些自谦的话,比如说自己是“舍命陪君子”,“这酒烤得长,味淡,耐心慢慢喝”,或说“借来的兵(酒)打不得仗”——意思是说酒不多,不会让客人喝醉。 客人则以“喝不干的洞庭湖”比方主人丰衣足食、佳酿应有尽有;以“淡酒多杯也醉人”,“劝客饮酒,莫让客醉”为由推辞自己不能再喝了;或以“借花献佛”以主人的酒回敬主人。 主人哪肯放过,于是又滔滔不绝地说出一连串的劝酒话:“一只脚不能走路,双脚走路,双手拿财才行”、“酒醉酒解”、“伸手容易缩手难”、“酒从宽处落”、“敬酒是情,领酒是意”。总之,要客人尽兴地喝主人才愉快。(起源:民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