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蓬莱,碧海围绕的葡萄产区虽没有秋季的姹紫嫣红,但漫山遍野、一望无垠的水泥杆和葡萄藤也是别有一番风景。“蓬莱空气里都弥漫着葡萄的香味和葡萄酒的芳香。”这是外地游客的由衷赞叹,如今,站在泾渭分明的葡萄园里,看着忙劳碌碌的园艺工人,我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贫困村成“欧式酒堡” 南王街道磕刘二村地处库区,三面环水,距离较近的公路也有3里多,平凡连汽车都开不进村。过去,全村26户村民在贫瘠的沙砾土上世代种粮,年人均收入不足600元。如今,低矮破旧的民房已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投资3亿元、正在兴建中的国际一流葡萄酒庄;祖祖辈辈受穷的村民们喜迁新楼房,成为拿工资、拿“退休金”的产业工人。 本来,磕刘二村不长庄稼的沙砾土却是葡萄的“温床”,加之自然环境非常合适葡萄生长,一下子被烟台中粮葡萄酒公司相中,把这里变成了种植基地,起名为南王山谷葡萄园。由于这里的葡萄品德非常好,中粮公司决议在此兴建集加工、旅游为一体的高级酒庄--南王山谷。 酒庄出生后,磕刘二村也从地图上被抹去了,26户村民悉数搬进中粮为他们建造的两栋欧式作风的住宅楼中,命名为“长城1村”。这些失地农民的生涯状况便成为我较关怀的一件事情,带着疑问,我敲开了村民刘诚信的房门。 “长城1村”靠近蓬寨路,周围有市场、餐馆等从属设施,刘诚信家在1楼西大头,有80多平方米,室内宽阔明亮,去年11月份正式入住。刘诚信今年70岁,老伴王淑荣72岁。刘诚信告知我,他们家原有4间房,居住面积为50多平方米,由于交通不便,他以前出村都不愿骑自行车,不少路段须要人把自行车扛过去,成了“车骑人”。如今的居住环境真是没的挑,去年冬天还享受了集体供暖,简直有点像做梦一样。 刘诚信说,本来的土地被中粮租用,变成葡萄种植基地,对于村民而言,有两种选择:一是啥也不干,坐收地租,人均年收入1000多元,足够生涯之用,一般是年老体衰的人选择;二是成为中粮的“产业工人”,年终依据种植葡萄的数目、糖度等级领取报酬,同时享有土地租金。自己和老伴身材都不错,在家闲着难受,也当上“产业工人”,种了2亩多葡萄,年薪达3600元。 据介绍,蓬莱的葡萄种植重要分为“订单模式”和“基地模式”,其中,采用订单模式种植葡萄的农民,每亩葡萄可净收入4000元;基地模式的农民,一户农民一般可管理12亩左右葡萄园,年收入1.7万元。目前,基地农户已达3.7万户,占蓬莱市农户数的1/3,年可增长收入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