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作为海岸葡萄酒的典型代表,山、海、湾、雾四大要素造就了她傲然于世的自然秉性。其中“雾”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却对葡萄的生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1月上旬的加州葡萄酒之旅,让我再一次感受到“雾”对当地葡萄酒农的重要性,几乎每一个酒庄都会“拿雾说事儿”。 索诺玛的晨雾 到达加州的第一天,根据计划我们入住的酒店在索诺玛产区的北部——希尔兹堡(Headsburg),离旧金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第一个访问的酒庄SEGHESIO就在H2酒店附近。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酒庄,古树参天,绿荫掩映,就像小镇上一个公园。 在露台上品完主人准备的5款葡萄酒、在黄昏的余辉中参观酿造车间、在大树下捡橡果与核桃、在酷似酒窖的宴会厅就餐、夜色中徒步返回酒店......第一天的访问就这样愉快地结束了! 很高兴,上海来的BOB也是一个徒步爱好者,我们决定第二天早晨一起去郊外走走,同行的还有红酒百科的刘溪。出门不远便是Winegrowers Plaza,为了避开车辆较多的主路,我们拐入左前方一条小路,后来知道这条路是干溪谷路( RD Dry Creek)。 走过一座小桥,雾气中便出现了葡萄园的影子,此刻,天刚蒙蒙亮,只能看到葡萄树的轮廓,我们干脆离开小路,在葡萄园里的土路上行走。鞋子很快就被露水打湿,雾气围绕着我们,恨不得大口“吞”下一天呼吸所需要的空气。 BOB走得很快,像一个黑夜中的开路者,我和刘溪时不时地停下拍照。抬眼望去,眼前的葡萄园笼罩在一片薄雾之中,能见度只有几十米,给人神秘莫测的感觉。路上的汽车缓慢地行驶着,车灯的前方是两道雾气形成的光柱。 穿过一大片葡萄园,出现一条小河,我们沿着小河左拐,希望发现另外一条返回的路径,不料被葡萄园中间的一个院落挡住。此时,地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露出了红色,葡萄园里的雾气也由酱紫色变成暗红色,举目远望,沉浸在氤氲气息中的大片葡萄园如梦如幻,瑞气祥和。我们沿着原路返回,太阳已经爬上树梢,刚刚路过的葡萄园变得清晰明朗,透明的薄雾像一层薄薄的面纱,若隐若现,一座不大的酒庄、周围高大的树木和摘掉果实之后显得清瘦脱俗的葡萄树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田园风光。 这是我见到的最美的晨雾、最美的日出和最美的葡萄园,她让我久久难忘! 雾真的那么重要? 影响葡萄生长及品质高低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日照、温度、降雨、昼夜温差等因素,其中“雾”是调节昼夜温差的一个重要因素。雾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是怎样影响葡萄的生长呢? 雾的种类甚多,根据海雾形成特征及所在海洋环境特点,可分为平流雾、混合雾、辐射雾和地形雾等四种类型。比较常见而范围较大的是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而生成的平流冷却雾。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海雾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近岸海区的海雾常出现在寒流流过的海区,因而海雾的分布与海流的关系甚为密切。加州沿海地区的雾,就是由于来自内陆山谷的热空气经过海洋时,遇冷却凝结而形成平流雾。这里也是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的交汇处。 从地理位置看,索诺玛(Sonoma Valley)位于加州北部海岸,西邻太平洋,东边以马雅卡玛丝山与纳帕谷为邻,受南方与太平洋影响,比纳帕谷(Napa Valley)凉爽,葡萄酒表现更加细腻爽净。索诺玛谷长约17英里,宽约七八英里,拥有长达100公里的太平洋海岸线。索诺玛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干燥温暖。各山谷的气候根据该山谷与海洋距离、是否有山体遮挡、葡萄园的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受海洋冷空气影响,索诺玛的昼夜温差常常达十几摄氏度。每天下午17点左右,寒冷的海洋空气便会从太平洋向内陆吹来,与内陆温暖的空气相交集,产生厚厚的冷雾,弥漫整个索诺马县。这时的葡萄笼罩在凉爽的冷雾中,一直到第二天的上午,阳光照射使内陆气温回升,雾气才逐渐消散。 【Wine Talk昼夜温差】昼夜温差是一天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葡萄生长时白天利用光照与二氧化碳制造糖类等有机物,温度越高、光照越强,葡萄积累的糖类物质越多,到了晚上,没有了光照,葡萄的光合作用停止。相反,还需消耗自身的有机物来保持呼吸作用。夜晚温度越低,葡萄的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糖类等有机物也越少,所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和养分的转化,索诺玛的海雾便是制造这个温差的最大“功臣”。 【Sonoma产区背景】 葡萄种植始于 1812年 现有葡萄酒产区(AVA) 13家 现有酒庄 500多家 葡萄园面积 24,000公顷 葡萄酒比率 霞多丽(Chardonnay) 29%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22% 黑比诺(Pinot Noir) 18% 美乐(Merlot) 14% 增芳德(Zinfandel) 9% 长相思(Sauvignon blanc)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