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中国人向来好客,尤其中原人一直以热情好客著称,逢年过节,或遇有亲朋相聚,通常要摆设酒宴相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酒文化。“鱼头酒”就是这座文化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鱼不成宴。 在酒桌上,当一道鱼菜上桌时,总会提到“鱼头酒”。在中国民间,“鱼头酒”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和讲究,宴请宾客时,通常要上条鱼作为一道主菜——意味着“年年有余”。 比如,将鱼盘放在酒席正,鱼头对着谁,谁就要先喝酒,鱼尾对着谁,也要陪着喝酒。然后喝鱼头酒的客人先动筷表示谢意———意为剪彩,此后其他人才能动筷吃鱼,为酒宴增添了很多情趣。鱼头摆放时一定对准席中有身份的客人,客人要喝三杯酒,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这就是所谓的喝“鱼头酒”,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有关“鱼头酒”的来历,传说和宋太祖赵匡胤有关。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7岁儿子柴宗训在汴梁(今开封)继位,后周朝政由宰相范质把持。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镇、定二州(今河北定州一带)急报契丹、北汉合兵入侵,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后周殿前都点检兼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赵匡胤统率禁北征抗敌。正月初三,大行至京城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今封丘县陈桥村附近),因天色已晚,赵匡胤下令安营扎寨休息。 鱼头酒 当晚,赵匡胤请来谋士赵普、弟赵匡义等人商谈机大事并喝酒驱寒。正谈在兴头上,厨师端上一条油煎鲤鱼,那金黄色的鱼头正对着赵匡胤,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离座祝贺说:“吉兆、吉兆!鲤鱼跳龙门,鱼头当先,此次赵一定能旗开得胜,杀敌有余(鱼),请让我敬三杯酒!”赵匡胤闻此吉言妙语,喜上眉梢,三杯酒一饮而尽。后来赵匡胤兵不血刃,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史称宋太祖。 这个饮酒的方式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步演变成风行的喝“鱼头酒”了。宴宾时以它助兴,花样也越来越多。上鱼的时候,主人或招待者有意将鱼头朝向桌上辈分大、职务高或者是酒量大的人摆放,由他带头喝酒吃鱼。要是有人没等鱼头对着的人发话就抢先动筷子,便会被人耻笑为不懂规矩或者没有见过大场面。随着演变而来的民间酒俗,我们称之为“鱼酒令”或称为“鱼头酒”,在河南等中原地区流行甚广,目的就在于让大家多喝几杯酒,以尽其酒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