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乃古代秦地,胡汉融合,民风粗犷而浑厚,饮酒蔚然成风。中国早的四大名酒之一西凤酒出于此,如今所称的陕西酒文化,多指白酒文化。 酒文化发源地 陕西酒文化随同着酒的来源及其延绵数千年的发展过程。酒作为文化的一种,它从一个侧面辐射出陕西这个特定区域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所出现的不同态势。 酒的发祥地在陕西。传说周代的时候,有个人不经意地将蒸多的米倒进门前的一个树洞里,过了一些日子,他闻到了那个树洞里飘出的芳香。本来树洞里的米发酵了。这仅仅是一个有关酒的来源的传说,然而,传说中剩余的食粮正是酒赖以发生的物资基本。陕西是农业的发源地,自古就是农本之地,在《诗经》中就有许多是形容陕西的食粮丰产的诗句。古代的人庆贺丰产要举办祭祀天地的典礼,酒作为食粮的产物便被当成上好的佳品用于表达人们对天地的谢意。酒文化初就体现在祭祀这一高情势的文化运动当中。 陕西的酒文化真正演变成世俗的文化是秦汉以后的事。这时候,酒的功用不再局限于祭祀或壮胆,人们喝喜酒,也喝丧酒。社会上不同层面与位置的人普遍地将酒与日常的聚散离合紧密相连。饮酒成为这个农耕民族不可或缺的运动,酒文化在这一时代树立起来丰富的群众基本。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顶峰时代,唐都长安就在今天的陕西。隋唐以文取士,当时的文人骚客云集长安,酒,便成为作文好的引子。“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春丝暮成雪。”在浪漫主义诗人的佳作中,飘逸、洒脱的“醉话”如隐如现。酒这种神奇的饮品如此热闹地引发着诗人的才情又含蓄的深沉地发明着自身的文化。事实上,宋代以前的酒,均为米酒或稠酒,李白之所以“斗酒”不醉反而“诗百篇”也是因为他所饮的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白酒。宋代后,造酒工艺产生变更,酒文化的载体由米酒或稠酒转换为烧酒,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酒。 陕西饮酒习俗 陕西人比拟豪放,粗犷。陕西是个礼仪之邦,在亲属聚餐时讲求先敬老者、后敬比拟有位置之人,劝酒时不能强行,只能随便,但你在敬这些人时就不能随便喝了,必需一口干了才算尊重;对于同辈不用说了,都满杯上了。 如果属于商务的话,得先敬位高权重者,再按年纪顺次喝;还有我们陕西人会非常热忱的回敬,而且不止一次,会找出种种回敬你的理由,直到将你喝趴下。陕西人喝酒斗着喝。酒过三巡,即搞捉对厮杀:划拳、猜宝、押大小……各种行酒令统统上阵。这样以来,西北人一场酒下来不醉的有两种人——特殊能喝的和行酒令特殊干练的。 陕西人喝酒谁直率谁受欢迎迎,越喝越直率。痛痛快快喝几下,忽然急刹车“兄弟就是这些量”,众人都赞成,不怕造作。要是谁伪装,有的是方法治你,绝的就是凉着你,一边去吧!酒到了了这个份上,互相有事磋商,一句顶一句。 名酒西凤 明清之际,陕西商帮盛极一时,在商人四处运动时,饮酒成为他们与人来往的一种情势,陕西的酒随陕西商人的运动被带到全国各地。明末清初,陕西盐商开发了四川井盐,在“川盐入黔”的途中,他们将贵州茅台村设为一个贩盐码头。“盐走赤水河,秦商居茅台”就是当时陕商运动的形象写照。当时的贵州经济落伍,只有一种酒,即黄庭坚诗中所言及的“贵州有洋河”。一位姓刘的陕商居茅台村,为无酒而苦,情急之下,回到家乡——西凤酒的发源地陕西柳林镇。他找到一位姓田的配酒师,带他来到茅台村,从西凤酒配方加赤水河水,九次勾兑,造出香醇可口的茅台烧锅。因此,可以说陕酒西凤乃茅台之母,而陕西酒文化也随陕西酒的流传而向外扩大延长。 陕西酒文化是根植于秦地传统的文化,更是其悠长历史的遗风,陕西酒文化短时光无法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如今的陕西酒文化的确处于一个低谷期,陕西的大部分酒业未能充足传承到陕地酒文化的丰硕内涵。西凤酒虽仍以良好态势发展,但陕西的酒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大区域的市场范围,因此也酒文化发展也有所限制。(起源:中国酒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