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在中文的意境里是优雅高尚的。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美白的产品不知道每年要赚走亚洲女人多少的钱,甚至,连红酒面膜推的也是美白的功用。旧时,富贵人家的孩子爱好白皙的米饭,粘了汤汁的盖浇饭之类是上不得厅堂的,加上深厚的白酒文化传统,遍地开花战无不胜的淡色的啤酒,使我常常纳闷:为什么葡萄酒就搞出个全国市场一片“红”,而白葡萄酒连三分之一的江山都分不到的地步呢? 教了差不多十年的《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课程,看到非常多前列次来上这门课的学生期望着品尝到“酸酸甜甜”好喝的葡萄酒,但首次品尝干红的经验对他们却是一种冲击:“酸、涩、强烈的酒精味,”——这是不少学生皱着眉头对我说的。无独有偶,上次美国的葡萄酒教导家TimHanni来北京,曾说到“行业里的人差不多忘了几十年前葡萄酒有多甜。”干,只是过去几十年渐起的风气,而红酒热则是近年的趋势。 口感无所谓对错,只有你自己爱好的和自己不爱好的,但在媒体和时尚无孔不入的时期,根本的吃喝也时时被窥测着、评论着、塑造着。葡萄酒的话语权在谁的手中?业内的不少人士常常说起,其实白葡萄酒更容易被一般花费者所接收,白葡萄酒配中餐也显得更加从容。在我的课上,学生品尝过16款国产和进口的红白葡萄酒之后,多数人从口感上还是更愿意接收白葡萄酒。 但在不少花费者的眼里,红酒=葡萄酒,“哦,还有白葡萄酒,它也是葡萄酒吗?”,不止一次地曾有人这样问我。白葡萄酒的现状也允许以比作一支优雅的白玫瑰,不像艳丽的红玫瑰开在人来人往的花园里,它在宁静的角落期待着,有点闷骚型的性情,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甚至过得有点落寞。 为什么白葡萄酒在中国这样难以风行呢? 色彩也许不是大的障碍,尽管“红”被赋予了大多的寓意。浅色的啤酒、无色的白酒、淡色的黄酒,哪个单挑的量都比葡萄酒全加上还多。一个卖酒的朋友曾经给我说起白葡萄酒的小众化,可能与它对温度更加挑剔有关。 与能在一个相对宽泛的室温条件饮用的红葡萄酒相比,白葡萄酒对温度更加敏感,即使是很好的白葡萄酒,没有适合的温度,酒也是比拟难喝的,而传统上我们恰恰没有喝冰镇饮料的习惯。酒,在意念里常是温热的,说书人一代又一代人地演绎了赫赫著名的“温酒斩华雄”的故事;酒,是冬天用来暖身子的,让人热血沸腾,冰冷的酒和增进血液循环、活血化淤的潜意识仿佛背道而驰;酒和豪情,酒和热闹,酒和欢庆都有多多少少的接洽,冰冷的温度,似乎和整体的氛围不合。 还有一个说法是:“中国人,即使没有爱国的心,也至少有爱国的胃。”好像多数中国人的胃习惯上不爱好太凉的东西,所以不少人牛奶要喝热的,啤酒要喝常温的,可乐不爱好加冰的…也许我们还不习惯把食物和饮料贮放在冰箱里,即使是我自己,买回来的菜,如果当时没有用掉的话,也常常随手放入菜篮子,而不是冰箱的冷藏室里。 剔除开温度的因素,相比起红葡萄酒,我一直以为白葡萄酒配中餐是更好的选择。我们烹饪用素油的频率很高,作为葡萄酒主花费区的沿海爱好海鲜自不用说,即使内陆,淡水鱼也常常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对肉,我们用得较多的又是猪肉和鸡肉,配重一点的白葡萄酒完整是可行的选择。较值得一提的是对中餐里的辣菜,虽然总体上配葡萄酒比拟难,非要拉郎配的话,较值得一试的恐怕就是半干或半甜型的香气丰满的白葡萄酒了。 很多国外的专家评价中国红葡萄酒总体上像“entrylevelBordeaux”。我想一说到红葡萄酒,咱们的波尔多情结从酿酒的、卖酒的,到买酒的、送酒的都是汹涌澎湃。于是大家常常不管自己的气象条件特色和真实的口味诉求,冲着波尔多就一拥而上,无论心坎是否真的想这么做。说句实在话,尽管红葡萄酒在国内占了85%甚至更多的生产量和出售量,我们的红葡萄酒总体还不自负地潜藏在波尔多浓厚而伟大的阴影里。 常常有人问我:“哪里是中国较好的葡萄酒产区?”这个问题常常让我难以作答。也许上帝确切没有给我们一块完善的土地,来种植酿酒葡萄。从栽培上我常常想,因为白葡萄熟得比拟早,在西北部地域会有更从容的时光在到达含糖量之后,发育果香和品种特点。大陆性气象给我们那么短暂的秋天,单靠控产实际上并不能保证拿到完善的原料,早熟一点的品种,从容一点的完熟时光,可能是逼近幻想状况的另一条门路。 白葡萄酒,大概是因为没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没有承担着那么多额外的文化内涵,没有变成时尚祭坛上一个经典的符号,而不须要端着架子,好像行业、酿酒师和花费者更容易有平凡心,在一片急躁中反衬出难得的从容与淡定。对有心的酒,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件好事。如果要为国内酿得不错的白葡萄酒拉个单子,并不须要我绞尽脑汁,从霞多丽到雷司令,从果香丰满的年青型的产品,到经橡木桶陈酿的口感厚实庞杂的类型,这些酒的个性都活泼地展示在我的眼前,而不像红葡萄酒,我更多地觉得的是越来越一样的面貌,而且常常眉眼不清。 在大学里工作,我见证着新一代的成长,八零后开端加盟花费者的群体。不管从哪个角度说,这一代都比我这一代有更多的提高。在吃喝上,时尚的影响当然不能疏忽,但八零后的自负是我们从未有过,也不敢奢望的。在这样一个变更的时期,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们看到更年青一代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看到他们更加从容自由地穿行于国际化和本土自负之间。具体到吃喝,这一代的年青人,直接喝冰箱里的凉牛奶,啤酒当然是冰镇的,可乐要加冰…,对餐饮能同时做到更加宽容,也更加挑剔,有自己的断定,而且敢于说出来,敢于保持,而不是人云亦云。 口感,从长远看,在市场方面仍然有决议性的作用,不好喝的酒,和菜肴搭配不好的酒,当药喝的酒等等,单靠时尚推广和营销手腕,其相对市场份额也会慢慢减下来。从这个角度看,我倒愿意信任在未来的几年,因为有了更多的年青的花费者,在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总量上升的大趋势下,白葡萄酒的相对份额有愿望变得更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