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到北京城,往往联想到的是严正与大气的皇城.而当我们提到葡萄酒,显现出的气象往往是法国的浪漫、浓情与时尚.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北京城,似乎永远无法与舶来品葡萄酒画等号. 但在北京城,有一座明清建筑作风的葡萄酒博物馆--北京龙徽葡萄酒博物馆,这里记录着中国葡萄酒文化及百年发展史.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或一家企业的发展史,它所缔造的是一个北京葡萄酒近代史.这个进程,有过兴衰成败的起承转合,有过特别时代的特别纪念…… ●1910年法国修道士拉开 北京葡萄酒历史 1910年(清宣统二年),为了给教会弥撒时预备葡萄酒,法国修士沈蕴璞在北京阜外马尾沟13号法国圣母天主教堂树立了教堂酒坊,这位忠诚的法国修士并不知道,一部百年北京葡萄酒史也由此拉开序幕. 当时所有葡萄种苗均来自葡萄酒圣地-法国,酿酒师也是法国人,教堂酒坊所生产法国作风红、白葡萄酒,供给几乎全京城教堂用于教会弥撒、祭祀和教徒圣餐饮用,年产仅5-6吨.现如今,我们在观赏这座法兰西作风建筑的同时,似乎仍能感受到百年前飘散在空气中的隐隐酒香. ●1949年全国只有 六家葡萄酒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葡萄酒业由于战斗摧残,仅存6家酒厂(张裕,北京上义洋酒厂-北京龙徽的前身,吉林通化,长白山,山东青岛和山西清徐),总产量仅为84.3吨(其中北京上义洋酒厂产量为20吨).为拯救中国的轻工业,国度将葡萄酒列为重点发展对象,编进前列个五年筹划,并经过周总理的尽力,终于将其列入苏联援建中国156个项目之一.1955年,北京夜光杯葡萄酒厂建成,成为新中国前列家大型现代化葡萄酒厂,并将新中国第1代着名女酿酒专家-王秋芳女士聘请为首任厂长,此后酒厂快速发展,在1980年,成为中国5个较大范围的葡萄酒厂之一! ●周总理亲自命名"中国红" 上世纪50年代,越南引导人胡志明机密访华,周总理斟酌到胡志明留法的阅历,预备用中国的葡萄美酒来接待他,这个光彩的义务交给了"北京夜光杯葡萄酒厂",全厂技巧人员在极短的时光内,研制出一款红葡萄酒,总理和工作人员一尝,十分满意,将此酒定名为:"中国红"! 1956年,酒厂迁址到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山麓东南侧(现址玉泉路2号).1959年,经北京市正式同意更名为"北京葡萄酒厂". 1959年新中国建国10周年,龙徽的前身北京葡萄酒厂精心研制、酿造了一款国庆献礼产品"中国红".当时的"中国红"还只是一款甜型葡萄酒,但一问世,便以其宝石红的色泽、调和的果香以及入口醇厚、圆润柔细、余香清楚的奇特作风,博得了各界人士的赞誉.着名作家巴金、刘白羽赞其幽香甘美、沁人心脾,并留下了"闻香下马,飘飘欲仙"的题词.国度引导人更是钦定其为"新中国首支国宴用酒",自1962年起即作为国宴用酒、天安门运动指定用酒至今.周恩来总理拜访16国时,以"中国红"接待和馈赠外宾.作为新中国的政治外交红酒,"中国红"从此蜚声海内外. 此后,北京葡萄酒厂承袭传统法国制酒理念的精华,先后注册了"中华"商标并开发出"中国红葡萄酒"、"御莲白酒"、"桂花陈酒"、"宫桂酒"、"薄荷酒"等深受宽大公民群众青睐的产品.其中,较出名的产品是桂花陈酒,它是北京葡萄酒厂1959年挖掘古代宫廷秘方所创制的,非常切合当时中国花费水准和花费需求,以其奇特的工艺及口感被称为"中国的马提尼",至今还畅销欧洲、日本、美国等市场,历经40年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