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晋海西令问议郎董勋曰:正月饮酒,先小者,何也?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 屠苏酒从晋朝发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晋海西令问董勋:“正月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就晚辈们喝,董勋这是什么道理?”董勋说:“小的长大一岁所以值得庆祝,老人老了一岁,就再说了。” 据唐朝人韩鄂所著《岁华纪丽》的记录,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据说古时住在此草庵的一个名医,每到大年夜便分送给邻近的每家一包草药,吩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井里,到元旦那天吸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人们得了这个药方,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用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其实,屠苏也并不是某间草屋的专名,据汉朝人服虔的《通俗文》说,凡是茅屋都称专利苏。至于屠苏酒中放的什么药,按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北魏的议郎董勋说过,古代民间风气元旦那天所喝的药酒,里面放的的是花椒焙成的药末。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董勋还谈到饮屠苏酒的习惯,是一家人中年事较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事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长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愿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性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光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气一直传到后代。 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用。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传播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知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气。古时饮屠苏酒,办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较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端,年事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较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气。有人不明确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说明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气在宋朝仍很风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较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力却很乐观,他以为只要身材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较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脱。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顺序,在古代每每令人发生种种感叹,所以给人留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