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他们几乎都养生了酿酒、饮酒的习惯,且常年备有米酒和甜酒,以供待客之用,难能宝贵的是,他们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酒礼习俗,展示出苗族苗族悠长的酒文化气味。 苗族所饮之酒除一小部分购于圩市外,大部分皆为自家酿制,民间酿酒兴盛也是广西从古至今酒业的一大特色。各地所酿之酒皆戏称“土茅台”“农家乐”,度数虽不高,但酒力厚实,酒性持久,醉后不易清醒。苗族散布区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别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红薯、包谷等为主食。苗族饮食爱好酸味,制造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肉、酸鸭、酸汤鱼等。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以酒结交,以酒待客,不同时光、地点,与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离桌酒,不一而足。 不饮酒,不唱歌,不算到苗寨。如今,在苗族人民的生涯中,待人接物皆以饮酒为荣,以饮酒为乐成为时尚。酒已是一种不可缺乏的东西。酒还是贯串婚聘典礼全进程的重要物品。从家中的每日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日运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首一件事。随着酒在苗胞生涯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主要,苗族的酿酒技艺、酒的类别及苗族的酒礼、酒歌、酒文化已成为大家广为关注的对象。苗族酒的来源在汉族传说和文献中有杜康、仪狄造酒之说,苗族的酒是怎样来的呢?传说:有人将吃剩下的糯米饭放在锅里,就外出走亲戚去了,几天后回来揭开锅一看,饭上长出了许多茸茸的白毛,并散发出缕缕诱人的幽香,他抓了一把尝尝,认为味道甘甜很好,以后便有了传统酿酒的工艺传播。 太平寰宇记《苗族的甜酒和烧酒》记录了广西古时的一种名酒:“酒名都林,合槽共饮”。经后人考证当为苗族甜酒。刘锡蕃云:“苗人取饮甜酒,取尖利圆形竹器,侵入瓮中,排槽而饮其汁。汁尽即加以水,至无酒味后已,甚或并槽食之”。苗族是一个爱酒的民族,苗民平时劳作之余,喝酒舒筋活血,缓解疲劳,逢年过节或好友来访,则开怀畅饮,不醉不休。老人、妇女、小孩也喝甜酒解渴,苗家所酿之酒重要有两种:一种是甜酒,一种是烧酒,甜酒又称泡酒,其制法是先把上好的糯米蒸熟,然后将熟糯米晾放于簸箕中,浇上蒸糯米发生的饭甑脚水,待温度稍减,将酒曲与糯米拌匀,然后放入坛内密封发酵三天即可酿成。启盖后浓淡由人兑水调节饮用。烧酒原料或用红薯或用大米,烧制办法为:把大米或红薯蒸熟后,晾放一段时光,拌入酒曲,然后装入大缸中发酵三、四天,再取出掺入凉水或温水成为酒糟,把酒糟倒在安置了烧酒甑的大锅里,然后给大锅温火加热,酒糟受热挥发出气体上升,遇酒甑顶部安置的天锅受冷凝结成液体,流回锅底即成酒。甜酒糟汁均可食,其味清纯可口,甜美异常,美滋滋、香喷喷且养分价值高,春节或产妇坐月时多饮用此酒。烧酒度数低,合适平时饮用,因此苗家便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说法,经常饮用此酒养颜,还能延年益寿。 融水苗族自治县元宝山一带苗、瑶族有“吃同年”“打老庚”的习俗。农家来客时,临时无好菜不要紧,必定飨酒,此所谓“怪酒不怪菜”。 宋人陆游《老学庵笔记》饶有趣味地记述了西南少数民族饮酒踏歌之风:“醉则男女聚而踏歌。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贮缸酒于树荫,饥不复食,惟就缸取酒恣饮,已而复歌。夜疲则野宿,至三日未厌则五日,或七日方散归。”逢年过节,当地苗、瑶民便有走村串寨地到另一个村寨去做客的习俗,青年男女则在吃饭饮酒进程中相互来往,寻找意中人。如有某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姑娘,这天晚上他就会带上芦笙来到姑娘的楼下,用幽美的旋律来打动姑娘的芳心。第二天,寨老会齐集主客进行宴饮,寨老会首先欢迎客人的到来,再对青年们进行有关婚姻,养育方面的教诲。 教诲完毕,大家就可以自由饮酒了,这时倾慕某位姑娘的青年们就会捧酒去敬她,姑娘将意中人所敬的酒一饮而尽,其他的舔一舔表现谢绝。姑娘选中的这位男青年会受到其他男青年的爱慕,便自动纷纭敬酒表现祝贺,姑娘自己也会受到女伴们的祝愿和恭喜。倾慕这位姑娘的其他男青年和倾慕这位男青年的姑娘们就会主动退出这场爱情的角逐。有的姑娘没有人来敬酒,或自己没有意中人在场,她便会独自喝自己手中的酒。“吃同年”上的定情完整是出于自愿的,父母们很少干预,因此青年们的联合往往稳定而持久,令人爱慕。 苗族婚礼典礼上则有“铺彩话”的风气。苗族姑娘出嫁离家这天,家里人会在堂屋或院子设一张供桌,并在桌上铺好一方红布,在红布上摆好三杯红、黄、白三色酒,称之为“铺彩”。新郎、新娘临走时,先要到供桌前听舅舅的“铺彩话”,然后能力出门。舅爷略加思索,举起一杯红酒对着面前的新娘、新郎说:“一杯酒酒儿红,美酒照见一双龙。”接着举起第二杯黄酒又道:“一杯酒酒儿黄,美酒照见两鸳鸯。”之后,举起第三杯白酒说:“一杯酒酒儿清,美酒照见一双新。”三杯酒一一敬给新娘、新郎后,舅爷面对观众放开嗓子念道:“吉日良辰,天地安定,吾今到此,庆祝新婚。鸾凤和鸣,佳偶天成。持家创业,富贵长春。恭喜恭喜,恭喜恭喜!”。铺彩话完成后新郎、新娘便在众人的蜂拥下奔男方家而去。当地人以为舅舅若不向新人“铺彩话”,则表现舅舅对这门亲事不甚满意。所以舅舅“铺彩话”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环节。舅舅也会将美好,吉祥的话语送给新人,表现对这门亲事的满意认可度。 在广西苗族聚居区内的处所,舅舅在外甥女的婚宴上是不能喝首一杯酒的。据说这来源于一个古老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舅舅看上了自己的外甥女,非要她给自己做儿媳妇不可。姑娘迫于无奈在家族的压力下只好应允了。在举办婚礼这天,姑娘照例把首一杯酒敬给了老公——也是自己的舅舅,舅舅喝下酒后一会儿就不治而亡。本来姑娘在酒里下毒药,毒逝世了舅舅。从此,舅舅不饮头杯酒成为一种习俗流传开去。这则传说反应出当地青年男女对包办婚姻的仇恨,对幸福生涯的神往,对自由婚姻的强烈寻求。 苗族的“扯耳朵”一般在饮酒正酣相互灌酒时进行。“扯耳朵”有两种扯法:一对一的“扯”与大家“扯”。前者一般由某人提出要与对方换酒,对方表现接收,两人便站起身,分离右手持碗,左手去扯对方的耳朵,直到两人把手中的酒灌到对方嘴里为止。大家“扯”的方法与一对一的“扯”没有差别,只是人数增多而已。高潮时全席高低两两对扯,有些人想投机取巧,不扯耳朵或是不饮酒,就会受到大伙的群起而攻之,有人会搂住他的腰,有人会按住他的腿,还有人会抱住他的头,当然耳朵更是免不了要被狠扯一顿的。然后把大碗大碗的酒往他嘴里灌,知趣者自动接收罚酒,若再对抗则又要挨扯耳朵,又要罚酒。“扯耳朵”的氛围十分热闹,喝酒吃菜加娱乐搞笑,人们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期。苗族的酒文化丰硕多彩,有氛围的莫过于“喊酒”。主人及其陪客向你敬酒时,大家都站起来“喊酒”:其中一人领喊:“呀——”其他人附和:“唷——唷!”连喊3次,你就要把那碗喝完。然后还会有人将一团糯米饭或一块肉塞进你嘴巴,那热忱劲叫你抵挡不住。如果敬酒你不喝,苗妹就会扯你的耳朵灌你喝完,这叫“扯耳朵敬酒不吃吃罚酒”。这时酒酣情浓,全场欢声雷动,冲破民族语言隔阂的“呀唷”声在吊脚木楼久久回荡,如痴如醉,会合成一曲民族团结的大合唱,氛围到达了高潮。 我国事早开端酿酒的国度之一,但若说我国哪个民族先开端酿酒,那苗族不得不提,经过百年实践,苗族拥有了自己的酿酒工艺技巧、酒礼习俗,传播至今早已独具苗族气味。(起源:中国酒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