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陕北人的丧葬祭祀 古人以为人和自然界万物都有脱离自身物体形状存在之外的、并且暗中安排着一切性命意义的灵魂;这些灵魂反过来又把持和安排着人和自然界的命运。这便是人类早期的宗教意识。酒文化的源头,应当是从人类早期宗教意识或者是史前宗教开端的。在此漫长的历史时代里,酒与祭祀中是十分忠诚的。人们把作为人家珍品的酒敬献个冥冥之中的鬼神,以此期望获得某种暗中的庇护保佑。此种远古宗教行动,在陕北民间至今仍有相当普遍的遗存。 清代陕北甘泉的知县任叙典曾作过《五架山龙湫报祀歌四章》,这是一组祭祀天神求降甘霖的七言古体诗,由《迎神曲》、《侑神曲》、《乐神曲》、《送神曲》组成。作者依照传统观念中的神系和鬼系,组成了一个从天上到地下的司雨鬼神系列,以华丽的词藻赞扬天神的威严肃义和垂惜下民之情,褒扬其神威浩大无边,同时委婉暗示神龙有时可能耳不聪目不明,故需供奉各种社酒和就义品,须要老百姓举行大范围盛大的奉献欢迎典礼,邀请神仙边尝各种新颖水果、美酒佳肴,边观赏歌舞弦乐。从“迎”、“侑”、“乐”到“送”,一丝不苟,完全美满,希求以此激动天神,垂降救命之雨。在此盛大神秘的典礼中,“酒”在其中扮演了主要的“侑神”、“乐神”的角色。陕北人的祭酒,更多地表示为生者对逝世者表现哀伤、怀念或祈福的一种稳重肃穆的典礼。老者逝去,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逝世者,“吃斋饭”或者叫做“吃豆腐饭”,这就是葬礼期间的举行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就还是必不可少的。逝世者三天之内不能入葬,要进行三夜的美酒祭奠。逝世者的灵柩前,家庭中同辈人和小辈依长幼排列两旁,有两位祭奠主持人下跪斟酒,然后再由家人亲朋一个接一个给灵魂磕头,烧纸钱,焚高香,祭美酒,哀伤肃穆的神秘气氛中,寄托着生者的无穷悲情。待棺材入土时,先要用酒淋洒墓穴,让酒气永远充满坟茔,驱妖辟邪。有人甚至还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逝世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幸福。此后凡是到了主要的节日,逝世者的晚辈后代们都要提着美酒去他们的墓前祭奠。特殊是在清明节为逝世者上坟,必带酒肉,在一些主要的节日举办家宴时,都要为逝世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地位,在上席为祖先放置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能力开端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像前,还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逝世者的哀思和敬意,让祖宗们在阴曹地府也能享受人间的幸福。此种礼俗自古连绵至今,几乎神圣不可违背。近乎刻板的礼俗中,包括了陕北人对逝世的敬畏和对性命的尊重,暗含了因“不孝”(不为祖先敬酒)而可能发生的因果报应的恐怖心理。它是原始先民性命崇敬宗教意识的现代遗存,是一种积淀深厚的集体无意识,其中所蕴含的驳杂的文化内容,绝非“封建迷信”所能涵盖,不可简略地加以否认。如果在主要的节日或忌日不给祖先敬酒就可能遭到处分,此种观念已深深植入陕北民间连绵不绝。“先走者为神”,逝世亡对于每个性命都是公正的,先逝去的就可能上天堂,或称为无形无迹游荡于天地间的灵魂,俯察人世善恶,藏否众生功过,理应接收后来者的尊重和敬畏,而酒作为人间尤物,是较能表达这种尊崇拜畏感的一种替代物。为祖先(灵魂)祭酒、唱酒歌、写酒表等等,既是向鬼魂陈说心迹,又是自我抚慰确定,从而获得生存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