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评价,“秦之亡,亡于赵高,实亡于叔孙通一言”。这个叔孙通博士,大概算得上“择明主而事”的辉煌范例。叔孙通的一言,为巨大的汉语留下一个成语:不足挂齿。秦二世胡亥听说陈胜、吴广造反,计将安出?叔孙通说:巨大、光彩、准确的皇帝陛下,谁敢造大秦帝国的反,不足挂齿!二世很开心,赏赐叔孙通。出了皇宫,叔孙通就成功大流亡了。此后,叔孙通择明主而事,比拟著名的明主有项羽、刘邦。刘邦取得革命成功后,一帮开国元勋在朝堂上不太严正,喝点酒就耍酒疯,跟皇帝称兄道弟。叔孙通一看,这太不严正,回山东老家招了一批儒生,来制订朝堂礼仪。依照叔孙通团队的计划,正式实行,刘邦叹曰:吾今日始知皇帝之贵! 有关各省人标榜自己厉害的一个段子,大意是,各省人标榜完毕,较后山东人说:其实山东人也没什么,就会制订规矩。所以,孟子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这就是制订规矩。晚清名士辜鸿铭以英文写作《中国人的精力》,说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涯——一种心灵的生涯”,保持中国社会的是“儒教”这个规矩系统,儒教就是社会规矩。 到过山东的外省人,无不对山东的“酒文化”印象深入:支配座次,主客有序,席位固定,故入座时大都要为坐哪个地位而推让一番;敬酒典礼、流程周密,主副陪、三四陪领酒毕,方进入敬酒阶段,较后主宾致答谢词,则宴会停止;敬酒词寓意美妙,必令客人无推脱之理由,一饮而尽方不负主人之美意。山东人饮酒,礼尚往来,数目对等,但还有“端酒”的敬仪,敬酒者不喝,仅被敬者喝,以表达敬酒者的“大敬意”。在山东省内,这套“酒桌根本法”大体通用。(推举浏览:著名白酒品牌缺位 鲁酒为何难做大) 鲁酒在中国白酒业执“低度浓香”牛耳,做到“低而不淡”,为业界所公认。鲁酒在20世纪90年代勇夺中央电视台“标王”,可谓激昂壮阔,举国关注。秦池酒“勾兑风波”,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一大“冤案”,其营销极为胜利,疏于舆论危机的应对。一边是秦池的一蹶不振,一边是五粮液为范玉平塑像,上书“中国白酒勾兑之父”。时至今日,很多花费者对白酒的“勾兑”工艺仍有误会,秦池也成为“大败局”的案例一直被传来说去。白酒业的科普活动,我以为,行业有责任向花费者说清晰“勾兑”这个事,为秦池洗冤。 山东出英雄。景阳冈,什么“三碗不过冈”,酒助豪杰胆,武松打了虎;水泊梁山,众英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何等快意;辛弃疾,抗金名将,率50骑兵闯入数万金兵大营,追杀叛军首领,壮怀剧烈;莫言小说《红高粱》里的九儿,亦是女中英雄。这些积淀,构成了山东人的侠义精力,而这种精力的载体,就是豪放的鲁酒。鲁酒能引领低度酒风潮,与侠义豪饮的文化特质颇有关联。(推举浏览;原材质涨价来袭 鲁酒酒企应对秘籍) 山东出文人。孔孟,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是“制订规矩”的鼻祖。文人的“标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酒是文人间酬酢、唱和的必须品,留下诸多佳话。“济南二安”之一的李清照,有人从她的词里面考证醉酒记载达16次之多。可以说,酒深刻齐鲁文脉,一脉相传。 齐鲁文化基因比拟奇特,豪迈如辛弃疾,婉约如李清照;齐文化尚创新,鲁文化尚传统;齐鲁文化融合,则有了“崇礼仪、重教化、尚德义、重节操”的文化特质。鲁酒是中国白酒行业文化一个底蕴深厚的板块,也是齐鲁文化的主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