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饮酒养生文化,具有数千年的悠长历史。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酒自出生以来就成为祭祀运动的必须品,《周礼》对祭祀用酒有明白的规定:如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优质白酒必需有恰当的贮存期。泸型酒至少贮存3~6个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贮存期为一年左右,茅型酒请求贮存三年以上。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40度以下为低度酒 古籍中记载以菖蒲、人参等植物入酒的酿造之法颇多,饮用办法也各有不同,如菖蒲酒、桃花酒等实用于不同节日。此外,各族的年节、清明节,多有祭祖和亡灵的运动。如蒙古族过小年时祭火,在灶前或火塘前摆供品,点燃一捆柴草,把黄油、白酒、牛羊肉技入火堆中表现祭祀,过年时要专摆酒肉及乳制品祭祖等。 有人说,酒与节日的关系好比雪花之于冬季:雪花一飘,冬季的天空就浪漫了;美酒下肚,节日的氛围就浓烈了。年年岁岁雪类似,但节日饮酒的习俗却不同,饮酒的习俗随同着中国人渡过一年中每一个重大传统节日,如除夕夜的“年酒”,中秋节饮“桂花酒”,重阳节饮“菊花酒”。 春节与屠苏酒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说法造诣了今日的“年俗”。古时候,年酒指的是屠苏酒,又名“八神散”,寓意吉祥、康宁、长寿。相传,屠苏酒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传播开来的。每年腊月,孙思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知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过年饮屠苏酒这一习俗由此逐渐演化开来。 宋代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周庚信在诗中说:“正朝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吐随铭主,椒花逐颂来”。这些都描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椒花酒或椒柏酒的节日礼俗。 屠苏酒还有辟邪、养生的功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录:“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广韵》亦云:‘屠苏酒,元旦饮之,可除瘟气’。” 古时饮屠苏酒的办法很别致,如饮酒者须捧杯祈祷:“一人饮之,一家无疾;一家饮之,一里无病。”然后,全家人脸朝东方,依照年纪大小,先少后长,次第而饮。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较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气。有人不明确这种习俗的意义,董勋说明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全家团聚,欢饮达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年酒饮来更有风味,自当“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随着时光的流逝,新年习俗也产生了转变,如今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互相赠送酒品作为年庆礼品。如董酒,选用130多种天然植物参与制曲,经过发酵、蒸馏而进入酒中,让酒有一种沁人爽口的药香味,在坊间也有“屠苏美酒”之誉。但“董酒”又不属于药酒,在制曲一开端就将草本植物掺入,让其互相浸润,浑然天成。 桂花酒与中秋节 八月桂花香,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古人常选择含苞待放的花朵,醅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成佳酿。这种酒酒质格外醇厚,色呈琥珀,酒质香醇、浓重,上口带桂花香,微甜,颇有特点。 中秋时节,映着月光,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惦念远方的故人。对月相思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独有的情怀,中国的月亮就比国外的多了一丝挂念、多了一份人情的味道。有道是:“千古中秋悲明月,一袭相思话重头。” 桂花,十里飘香,古人赞云:“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桂花酒的历史同中秋节一样悠长,早在屈原的《九歌》中就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之说。汉代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也有“桂醪”及“黄桂之酒”的记录。宋代叶梦得所着的《避暑录话》中有“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美、凡酒用药,未有不夺其味、沉桂之烈,楚人所谓桂酒椒浆者,要知其为美酒”的记录。到了清代,中秋节饮桂花酒变成既定习俗。据清代潘荣陛着的《帝京岁时记胜》记录,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前列流。”李清照把桂花夸作“花中一流”,桂花酒也当是酒中一流。有人说,桂花酒金黄的色泽分明浸入了人间的真情,粘稠的酒体是棉柔着尘世的酸甜。饮用桂花酒又可化痰散瘀、祛风御寒、润肠通便、润肺清燥、健胃止渴,饮之当神爽气朗,透体通泰。如今与桂花酒的养生保健功效相得益彰的当属劲酒,其以优质白酒为酒基,配以山药、枸杞子、淫羊霍、黄芪、当归等中药材,采取现代生物工程技巧提取其有效活性成份技巧精心酿制而成,在口感上如啤酒般清透纯净,如白酒般幽香醉人。 菊花酒与重阳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以为是个值得庆祝的吉利日子。唐代诗人郭元振在《秋歌》诗中还有“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之句。重阳节饮用的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意在消灾祈福。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录:“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 菊花酒早在汉魏时代就已风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说。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风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录,此时的菊花酒中又参加多种草药,其效更佳。 如今,我们已然将菊花和酒紧密接洽,并赋予文化内涵。说起菊花酒的文化必定想到陶渊明,他一生热爱菊花和酒,在《九日闲居》诗序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权德舆《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云:“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文人雅士以及士大夫阶层推重菊花酒使得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传承下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节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兴旺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处所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 经典影视作品《红高粱》中也有这样的桥段:酒坊的所有人一起拜祭酒神,高歌“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农历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预备酿酒的食粮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九月采菊酿酒香,来年开坛又重阳。畅饮何必陶隐士,难得佳节入醉乡。” 中国人习惯以植物入酒,逐渐形成极具特点的传统节日酒文化。有道是:“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以传统习俗入酒,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鹿、龟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而且,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人们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方面,鹿和龟都施展了特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