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历史上是占领主要位置的,我们读的那些历史文章有三分之一都多多少少提到了酒,而以酒为主题的历史事件也是数不胜数。 不说少数民族有节必有酒,即便是汉族,何尝不是这样?端午节要喝雄黄酒,中秋节要喝赏月酒,重阳节要喝菊花酒、祝寿酒。又如“咂杆酒”,其他地域的少数民族亦风行,湖北的土家族人民现在还把它幽默地叫做易拉罐喝法。咂杆酒又叫“咂酒”、“杂酒”、“钩藤酒”、“芦酒”等等,历史相当悠长;诗圣杜甫曾经吟唱过它,在《齐民要术》等着作中亦多有介绍,可见其在神州的传播之久。据胡山源先生编《古今酒事》资料,咂酒还曾在江浙一带风行,有市井无赖到集市上遍尝各酒家的咂酒直到大醉而分文不付。 在贵州且不论海内外著名的茅台、董酒,就说在安顺一带,看到人们买酒送礼常常要一瓶“平坝窖酒”和一瓶“安酒”,求个“平安”的吉祥之意。还听说河南的安阳市把安酒当作他们的“市酒”,市民们争相购置供不应求,于是更加认识到酒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茅台酒厂和董酒厂又都在北京设立了“茅台宫”、“董酒宫”,更是贵州酒文化走向中国和世界的好兆头。贵州有深厚的酒文化土壤,又有这么多的好酒厂,还有那样多的热情于酒文化研讨的学者专家,贵州酒文化博物馆必定会办得更有代表性更有特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端,中国白酒开端沸沸扬扬起来。白酒品牌,白酒广告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花费者简直就是掉进了酒的海洋之中。这种繁华的背后有着深入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一方面是白酒生产的多余,洋酒和其它替代品的涌现;另一方面是花费文化的繁华从而促使企业文化的兴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得以前以"好酒不怕巷子深"自律的以质量为主旨的中国白酒突然之间觉悟过来,纷纭站出来大声诉说自己的文化功底,发掘历史、演绎文化,可谓异彩纷呈。这其中除了有少部分有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之嫌之外,大多数都是合情合理的。 无论是从文化酒的方面还是从其品牌著名度和美誉度来说,贵州的茅台酒都堪称中国文化酒的范例。文化界甚至有人士以为共和国的历史少了茅台酒就少了一点味道。"国酒"的声誉已将其升华到文化的至高境界。茅台团体近几年效益能够连年创历史新高,除了保证质量,市场开发得力以外,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其文化当量得到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