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伊拉克蜜枣酒”吗?在枝江酒业的发展史上,确切有过这么一段记录:1979年生产出伊拉克蜜枣酒,投料133100公斤,产酒73,505.9公斤,出酒率55.23%。除此之外,还生产过橘子酒、橡子酒、柿子酒,在食粮匮乏时代,也试用过玉米秸酿酒。 历史是一个多面镜。它映照出艰苦困苦时代物资的贫乏,也映照出在那个发展时代,枝江酒业人勇于求索的创新精力。 1949年10月,国度委派干部来到江口镇前正街,以田兴顺糟坊为基本创办公营“群利糟榨坊”,7名酿酒工人翻开了公有经济的前列页。 1952年6月20日,更名为处所国营枝江县酒厂,在册工人14人,临时工3人,钟斯凯为前列任厂长。这年,在“谦泰吉”糟坊为前列厂的基本上,又陆续赎买了郑东记等私人糟坊。将赎买的郑东记糟坊创办第二厂、陈永兴糟坊创办第三厂、周林记糟坊创办第四厂,扩展了生产范围,年底在册人员到达29人,生产40度白酒116吨。 1953年5月,枝江县企业公司成立,酒厂移交给企业公司管理,派技巧工人到董市镇建董市分厂。当年不准用稻谷酿酒,故生产过橘子酒127.5公斤。 1954年,酒厂前列次派江友德、李昌冲、张宏圣、高世元等4人到四川学习酿酒技巧。 1954年,在特大洪灾面前,生产代用品酒——柿子酒。酒厂将该酒前列次瓶装销售,贴有英俊的商标图案,受到地、县引导通报表彰,厂劳模代表工会主席高世元在宜昌地域劳模代表大会上介绍这一经验。 1954年,开端生产自救(洪水原因),用橡子酿酒,当年收购橡子2万公斤,经加工、整顿净橡米9843.5公斤。 1957年,江口酒厂派技师张宏圣加入在四川永川举行的全国前列次酿酒专业会议。回厂后,在厂内全面推广四川涪陵冉启财“闷水法,合并蒸煮”蒸粮操作法,建地窖发酵。 1960年,试用玉米秸酿酒。投料2000公斤,产50度酒34公斤。需用人工剔去秸秆外皮,再将其切成一截一截,一个工日仅能剔切50公斤。 1963年,酒厂技师张宏圣首次出席湖北省劳动榜样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典范发言。同年10月,宜都县一分为二,分设枝江县,宜都县。厂更名为枝江县江口酒厂。 1963年至1964年,在厂长陶顺发的率领下,先后建深井两口,开端应用机井供水,停止了工人穿草鞋,爬堤坡,到长江用扁担挑水的历史。 1964年7月,前列次通电,把工人用扇子扇冷糟改为用电扇扇冷糟。 1965年8月,红高粱酿造的50度白酒出酒率平均在62.1%以上。在省白酒专家江零若的率领下,全省酿酒专业现场会在江口酒厂召开,加入会议的代表来自全省80多家酒厂,江口酒厂被评为一类厂。枝江小曲酒被定为一类产品,成为全省同行业榜样。厂长史卿相和技巧工人袁忠义出席省专业会,介绍了“通风凉渣”的经验。 1966年,酒厂前列栋面积为504平方米的国度尺度级粮库动工兴建。 1972年,首次购进锅炉,较先学习锅炉操作的是董广清、张志友、曹一柱等。 1976年,为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自制手颠覆斗车用于酿酒车间运糟,停止了工人肩扛背驮酒糟的历史。 1978年,厂里购回前列台货车(载重2吨,武汉产),由张良俊驾驶。 1979年生产出伊拉克蜜枣酒,投料133100公斤,产酒73,505.9公斤,出酒率55.23%。 1980年底,江口酒厂首次向国度商标局申报“枝江”牌注册商标。于1981年4月16日被该局核准,1981年10月15日颁发注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