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喝稠酒的好去处,据说,郭沫若1956年来西安时,曾在此处尽享秦地佳肴美味,还喝了稠酒,并且在酒足饭饱以后针对稠酒发表评论曰:“不像酒,胜似酒。” 稠酒是陕西陕北汉族特点的农家自酿酒。久为人们传唱的“热腾腾的油糕摆桌上,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说的正是陕北稠酒,呈米糊状,浑浊黄稠,如黄河万里浊水。陕北人也叫它“甜酒”、“浑酒”,又因为制造进程有一个蒸为糕的阶段,也叫做“糕酒”。 各家各户,只在过年时做。做得好的,甜;做得不好,酸。各家各户的稠酒味道不同,因为酸甜水平各不雷同。既有原料的不同,也有工艺的差别。好的稠酒是酸甜适度的。 近来陕北稠酒申明鹊起,以香甜可口绿色保健而走出黄土地,盛行于都市之街衢里巷。稠酒之好,首在普及。在陕北,稠酒是家常饭,更是年茶饭。做稠酒是陕北婆姨们展现厨艺的主要内容之一。虽然没有“斗酒”之类的评比运动,在一个村里里,自有公认做稠酒好的婆姨。 到腊月做年茶饭的时候,婆姨们常常互相讨教,而浑厚的陕北人总会倾囊相授,更有热情肠婆姨上门指点,甚至越俎代庖。而过年氛围更为热闹。年年如此,使陕北稠酒的工艺更为成熟稳固,浓郁的酒香早已溢出了黄土地,飘向神州四方。 稠酒文化悠长,见诸史册,始于商周时代,至今已三千多年。我国早的医学文献《内经》里,曾多次提到“醪醴”,这“醪醴”就是稠酒的前身。原汁不加浆者叫“撇醅”。《诗经·周颂》里有“为酒为醴”的诗句。《汉书·楚元王传》也有元王为穆生设醴的记录,北魏高阳郡太守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称为“白醪”。 盛唐时代,古长安(今西安市)长乐坊出美酒,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有所反应。而且酿造技艺有了进一步进步,朝野高低,莫不嗜饮。宋陆游曾说:“唐人爱饮甜酒”。《清异录》所载“李太白好饮玉浮梁”,指的就是古代的稠酒。 唐代诗人也多有吟咏,如韩愈的“一尊春酒甘如饴”,杜甫的“不放春醪如蜜甜”和他的《饮中八仙歌》里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酒和“贵妃醉酒”的酒,就是没有加浆的“撇醅”稠酒。 稠酒的酒精含量在10度以下,即便是老人和孩子,也可以喝上个一碗两碗。稠酒可加热后饮用,加热时放进糖桂花口感佳。(起源:中国酒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