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年份(millesimes)这个词,可在法语国际会议计划中找到严谨的定义:“年份是贴在葡萄酒瓶上确保生产年的格里历年数字”。然而,一个定义并不总是足够周密明白的,从1582年以来,在广告里总要附加一些个性化的东西。 millesimes这个葡萄酒专著名词,专指葡萄酒的出身日期。在酒的标签上标明它的身份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证明这个酒的酒龄,以便许可葡萄酒喜好者依照他的口味和状态选择一个年轻的酒或是陈年的酒;二是解释葡萄收获的年份,一般来说葡萄园中的葡萄,一年和一年的收获质量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产葡萄酒的质量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在酒瓶上标明年份,可给花费者在去掉瓶塞前就能获得酒的质量信息。各个年份酒都有它的典范性,它的演变特点,它的名望和它的标价,为此所有的高等葡萄酒产品都会标出年份。在酿酒工艺不变的情形下,产地的自然条件对年份酒有着决议性的影响,同一年份在不同的产区或者同一葡萄园在不同的年份酒的质量都不雷同。在商店的货架上,对普通价钱而言,也有很优良的酒不标明年份,但通常这都是一些年轻的酒,或者是合理的混杂品种酿造的酒。 millesimes每年都不雷同,这是气象变更的杰作。从来没有过两个葡萄收获期是一样的,可以断言,从酿造者的观点来说,人们永远也不会在不同的年份做出雷同的酒来。气象对于葡萄而言似乎比对其他的水果更具有决议性的影响,因为由脚到顶的葡萄穗成熟需连续45天,果穗成熟很容易受到损害,在收获期气象的好坏给葡萄质量带来的正负面影向非常大。而好年份和差年份又是不可预感的,并没有固定的周期。 依据波尔多地域的记载,从1930年到1980年的50年间,好年份有20个,没有必定的规律可循。30—39年只有两个,34和37年;40—49年有三个,45、47、49年;50—59年有五个,50、52、53、55、59年;60—69年有四个,61、62、64、66年;70—79年有六个,70、71、75、76、78、79年;可见每个十年中好年份的涌现数量都不同,奇数偶数虽大致相当,但并没有什么规律。 有那么多好年份,那么要不要对它们进行分级也来个比拟呢?照道理作为职业品尝者,不应当疏忽年份差异的涌现,也不能避开年份分级的须要,应当像提出原产地命名规矩一样,给年份打分排队。然而事实上,对一个年份的评分并不是绝对值,仅是对同一地块收获的不同年份酒的比拟,要公平地树立一个年份等级是很艰苦的,因为年份具有抽象性和主观性,它涉及到不同年纪的酒对年平均质量的比拟。比如今年是2004年,其他年份怎样能接近现在的酒型去比拟呢?要综合2002,2000,1998等年份的印象;而这些酒已经在瓶中保藏好几年了,它们又产生了怎样的演变呢?这就须要对这些酒先前的印象有一个很好的追溯以往的推理断定,并再展现以往的那些年份的评价。人们明确这样的分级不仅很麻烦而且会引来无休止的商议。故品尝者之间对此留有很大的余地,能普遍地达成共鸣。另一个概念是像均质一样,在发生的年份等级系列中,应该把酿造的难易性、成果的规律性、商业氛围等因素也纳入年份的印记中,这又会导致一些大的、好的庄园处于绝对优势位置,不可比因素更多。至于进行不同地域年份的比拟那更是不可能的事。 一个较简便适用的方法,就是把年份分为好和差两级,事实上好坏年份并没有截然不同的分界,“没有更坏的年,只有艰苦的年”。这是一条定律。从这样的理念动身,即便在葡萄原料质量欠缺的年份,现代化的工艺技巧也可以填补其不足,如果达不到高质量,也至少总能保证其没有毛病,中等好的年份,总能出比拟好的酒。有一些葡萄酒的喜好者,局限于他们的体验,总是想高级酒出自于大年份,其实他们不懂得精明的买主所遵守的原则是“小庄园,大年份;大庄园,小年份”。 特别的气象和现代的技巧都是很主要的,葡萄酒工作者永远不能忘却先天和后天的统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