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的城乡穿行,随处可见写着各种名字的巨型葡萄酒广告牌; 在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着8万亩连片成方的葡萄园; 50多家国内外葡萄酒著名企业在这里树立了企业或基地; 这里的土地是“生产车间”,这里的农民是“产业工人”; 3月的蓬莱,虽然葡萄还没有萌芽,我却闻到了醉人的果香…… 2万农民变“工人” 站在位于蓬莱市刘家沟镇的金六福葡萄种植基地里,我们被广袤的葡萄藤架包抄着,远处,瑞事临酒堡的轮廓清楚可见。刘家沟镇党委书记张天湖意气风发地告知我们:刘家沟镇至少有6万吨的葡萄酒产量。 退回七八年前,对于种植葡萄的蓬莱农民来说,“基地”这个词还是生疏的,而今天的田间地头,随意哪个老农都能脱口而出中粮、新天这些葡萄酒大企业的名字。土地对于蓬莱农民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较原始的涵义。影响这种观念转变的因素中,很主要的一点就是对传统种植方法的推翻。 “那时候果农都是一家一户的种植,重产量轻质量,没有大的龙头企业‘消化’,葡萄产量虽高,可就是卖不出去。”对于上世纪90年代果农种葡萄的辛酸阅历,中粮基地建设办公室主任杨逢光记忆犹新。传统农业中产业间的封锁发展,直接导致了农业的区域化、尺度化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土地的产出效益很低,那时候,果农们较愁的就是“葡萄咋卖”。 土地是农民的“命脉”,位于北纬37°黄金线上的蓬莱,拥有较合适种植酿酒葡萄的土壤和蔼候条件,守着金土地的蓬莱人,难道只能眼睁睁地饿肚子?蓬莱人急切须要一种新思路来打破僵局。 在蓬莱市委市明白提出把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作为“百年立市”产业,实行“酒业富民”的大背景下,1999年,“前列个吃螃蟹”的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首期计划了4700亩地建造葡萄种植基地,与此同时,一种“企业+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也在蓬莱落地生根。 “企业租用农民的土地,进行平整改革后再反包给农民,企业负责引进种苗、技巧指点、田间管理和收获产品,农民依照承包土地的数目和产品德量获得报酬。”杨逢光主任给我们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这就好比将土地变成了酿造葡萄酒的前列车间,而农民不仅能拿到土地的租金,还变成企业不在册的工人。”据懂得,在葡萄的回收上,企业制订了严厉的尺度,“超产”、“超糖”都有相应额度的嘉奖。 截止到目前,蓬莱市尺度化的葡萄种植基地已经发展到8万亩,拥有葡萄酒企业50多家,葡萄酒生产才能达8万吨,已有12万农民成为葡萄产业链上的“工人”。依据蓬莱市总体计划,预计到2007年,将有15万亩土地成为葡萄基地,2010年,将到达25万亩,可以使全市一半以上的农业劳动力转化成产业工人。 “葡萄大王”底气足 南王镇的葡萄种植基地里,几个妇女正忙着给葡萄剪枝,我们边走边看,与张方伟不期而遇。 老家在大院村的张方伟今年45岁,1999年开端种葡萄,他一共承包了158亩地,是南王基地承包面积较大的农民。张方伟的地里重要有赤霞珠等三个品种,平凡日子,他雇了20多个人帮忙,忙起来大约须要六七十人能力忙得过来,每年光是付给工人的钱就有8-10万,可谓名副其实的“葡萄大王”。 聊天中,当我们问到张方伟的收入问题,这个浑厚的庄稼人突然“狡诈”了起来,憨笑之余却不答复。后来,他悄悄告知我们:“去年光超产、超糖的嘉奖就有3万多块。”据懂得,目前在基地从事葡萄种植的农民,每亩地可获得企业付给的土地租金及管理费收入1500元左右,因为张方伟是负责必定规模的“片儿长”,除正常管理费外,还可以享受到每亩30元的额外补助。 从二十多岁就开端种葡萄的张方伟也曾尝过靠天吃饭、心里没底的愁日子,想起葡萄卖不出去的窘境,至今让人揪心。现如今,从品种到物质,从技巧到产品回收全体由企业“搞掂”,农户只要一门心思种好葡萄就行了。 “说实话,我现在住的虽然不是楼房,但生涯条件可一点不比城里人差,家里的条件特殊好。”谈到目前的生涯状况,张方伟底气十足。他很愉快地告知我们,现在买楼房、买汽车都已经列在他的筹划之内。 由于葡萄的加工增值潜力伟大,从加工到出售,从种植到旅游,一整条产业链下来,农民不仅可以在种植环节获得较高收入,而且可以参与加工、出售环节,与企业实现好处共享,可以从基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目前,蓬莱市基地农户已达3.7万户,占全市农户的3成,年可增长收入3亿元,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5810元,同比增加10.8%。 “贫困村”搬进新楼房 透过尚未散尽的早市,“长城一村”两栋崭新的住宅楼涌现在视线里,门上的春联颜色依然鲜亮。我们敲开了一楼一家住户的房门,在这间80平方米的两居室里,住着70岁的刘诚信和72岁的王淑荣老两口。 对于包含刘诚信老两口在内的南王街道磕刘二村的26户村民来说,2005年11月18日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锣鼓喧天和礼炮轰鸣中,全村60多老小彻底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小平房,欢欢乐喜地住进了能通自来水、能用太阳能、统一供暖的新楼房。 付平基是磕刘二村的村委会主任,在他的描写里,我们懂得了磕刘二村的过去。地处蓬莱凤凰湖水库库区的磕刘二村原以种植食粮为主,因为这里的土地是比拟贫瘠的沙砾土,食粮产量极低,村民的日子不好过,是著名的“贫困村”和“光棍村”。此外,交通的不方便也让村民生涯得非常闭塞,购物、出行尤其是孩子上学都十分不便。 上世纪90年代,经过葡萄种植专家和酒庄建设专家的八方寻找和重复论证,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决议在此建设亚洲较大、较具个性的中粮团体·南王山谷葡萄酒庄,这个决议彻底转变了磕刘二村的命运。 “本来不光住的条件不行,出门办事更是大问题,想买个东西就得骑自行车,好天儿的时候路都不好走,下雨下雪的时候基本出不了门。”在磕刘二村住了70年的刘诚信感叹颇深,“现在的房子有自来水、有暖气,不光是出门买东西便利了,人也不那么闭塞了。”如今,老两口在中粮基地承包了2.79亩葡萄,已经72岁的王淑荣老太太在基地里忙活,身材结实着呢。 搬进新居的农民享有充足的在葡萄酒产业内就业及医疗、养老保险、物业减免等社会福利保障,在不分开土地的前提下实现了城市化的生涯方法,进而加速了全市农村城镇化程度过程。作为蓬莱市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一种体现,磕刘二村的嬗变,远远不止是生涯环境和居住条件的转变。就如同葡萄为蓬莱农民带来的,也不仅仅是日渐鼓起的腰包。 沿着烟蓬观光大道一路驶过,从206国道衙前收费站到蓬寨路,这条东西连绵18.2公里、南北纵向6公里的葡萄产业带有一个动人的名字:18公里葡萄长廊。 刘家沟镇党委书记张天湖告知我们:“18公里葡萄长廊”将形成集葡萄种植、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集合带,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通过产业化的带动和工业化的反哺,蓬莱农村迈向城镇化、生态化、现代化的过程也将越走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