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产于贵州遵义董公寺镇,是董香型白酒的代表,以奇特的工艺、典范的作风、优秀的品德闻名中外,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1957年,董酒厂与茅台酒厂一样由解放前的小作坊组建为企业,所酿之酒在第二、三、四、五次全国评酒会上四次蝉联国度名酒称号及金质奖。董酒的工艺和配方曾三次被国度威望部门列为“国度秘密”,国密董酒由此得名。董酒是串香工艺的鼻祖,其奇特工艺简称为“两小、两大、双醅串香”——采取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双醅串香而成。由于采取了特别的工艺和配方,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芬芳,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与回甜,被内行们评价为“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 这里的酿酒历史十分悠长,据考古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旧石器时期,距今一、二十万年前,遵义一带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原始人类在和自然作奋斗的实践中,逐步发明了含糖野花果的天然发酵,涌现了远古时代较初的猿酒。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这里的酿酒业就盛济一堂,涌现了用杂粮酿制的叫“咂酒”。据《峒溪纤志》文献记录,“以米杂草子为之,以火酿成,……”,杂草子即本草,可见,当时古人就以“天然植物(本草)参与酿酒”。 古人雍陶诗曰:“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当时遵义一带归四川辖,经济文化与蜀紧密相联,亦已涌现经蒸馏而得的“烧酒”。公元1104年,有名诗人黄庭坚在黔桂接壤的直州上任时,就曾与友人一起饮过三壶“酒”并以为“殊可饮”,(遵义旧属)元、明之际,文献载有今云南、贵州两地的烧酒方法“一切不正之酒”经蒸馏“可得三分一好酒”。 十六世纪后期,遵义历经了“平播战斗”,停止了土司统治。战斗停止后,不少内地官兵就在这里落户入籍,贵州小曲酒的生产得到快速发展。至清康熙初年,仅董公寺到高坪不到十公里的地段,就有酿酒作坊十几家,在董公寺、刘家坝就有五、六家,在这些酿酒作坊中,要数持续几代以酿酒为生的酒坊所酿小曲酒较为精彩。 经过董公寺一带的先人们不断收集民间有关酿酒、制曲配方进行研讨、加以改良以及对董酒酿造工艺和配方的代代传承、不断总结、归纳和演进延续,较终形成了制小曲的“百草单”和制大曲的“产香单”。在制小曲的“百草单”和制大曲的“产香单”中,浓缩了集天地灵气、聚日月精髓的130多种本草,不仅丰硕了董酒的内涵,还赋予了董酒平衡、调和的机理。 抗日战斗时代,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教授们践行实地懂得民情来到董公寺,在懂得董酒的酿造工艺和配方、品饮董酒后,赞不绝口。教授们以为,此酒融汇130多种本草参与制曲,是百草之酒,是“药食同源”“酒药同源”真正酿酒来源的传承者。而“董”字由“艹”和“重”组成,“艹”与“草”赞成,“重”为数目多之意,故“董”字寓意“百草”。同时此酒产于低纬高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被茂密、泉水甘醇的极其酿造美酒之地,加上奇特的酿造工艺、制曲配方和香味组成成分,充足体现了天人合一、协调共生的思想,使其成为较正的酒。而“董”字在《楚辞·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中,其义正也、威也,有正宗、正统、正直、正根、威严、威重之意。“董”字本身的文化内涵与董酒的文化内涵具有传奇般的偶合。随即,教授们提议将此酒命名为“董酒”,愿望董酒持续秉承“药食同源”“酒药同源”的人类酿酒真理、传承发扬“百草之酒”。从此,董酒命名开来,蜚声大江南北。 1935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两次经过遵义时,红军将士曾品尝过董酒,领略过董酒的神韵,为红军解乏疗伤,把董酒带上了漫漫的长征路,留下了许多俏丽动听的董酒故事……
|